海口街道位于西山區南端,東臨滇池,南接晉寧縣,西連安寧市,北與碧雞街道毗鄰。面積175.97平方千米,人口8.5萬人(2006年)。南環鐵路、高(蹺)海(口)、安(寧)晉(寧)公路過境。螳螂川塬頭滇池泄水口置有元代川字閘,可調節滇池水位。螳螂川上石龍壩水電站建于1910年,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明代徐霞客游歷過的“石城”已辟為風景游覽地。
[沿革]因是滇池西南的出水口而得名。明代為昆陽州平定鄉,清代改稱平地鄉。民國時屬昆陽縣。1951年為昆陽縣第三區,1954年劃為昆明市第十區,1956年10月為海口區, 1958年為安寧縣海星公社,1959年為昆明市第四農場,1960年并入西山區,1961年設海口公社,1984年改海口辦事處,1987年與中灘城鎮辦事處合并置海口鎮。1997年,面積170.8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白漁、海門、里仁、海峰、中新、中寶、中平、桃樹、云龍、青魚、雙哨11個行政村。2003年?,面積174.37平方千米,城鎮人口50678人,農業人口24395人,流動人口1萬余人,轄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74個村民小組。2006年,轄海門、里仁、白漁、海豐、中新、中寶、桃樹、中平、云龍、青魚、雙哨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攤街。2009年7月,撤鎮改設街道。
[郵編]650114 [2008年代碼]同2006年代碼 [2006年代碼]530112102:~201海門村 ~202里仁村 ~203白魚村 ~204海豐村 ~205中新村 ~206中寶村 ~207桃樹村 ~208中平村 ~209云龍村 ~210青魚村 ~211雙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