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區位于太原市北部,市政府駐地。1950年置第二區,1954年改北城區。地勢北高南低,東依東山,西瀕汾河。以府東、府西街為界與南城區區毗鄰。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駐區境。有太原北站、太原東站和汾河站3個火車站。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督軍府舊址及唱經樓、傅公祠、動物園、森林公園、牛駝寨烈士陵園、國民師范舊址等名勝古跡和紀念地。
1997年,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轄15個街道:澗河街道、鼓樓街道、職工新街街道、南寨街道、大東關街道、三橋街道、光社街道、壩陵橋街道、古城街道、杏花嶺街道、尖草坪街道、敦化坊街道、巨輪街道、上蘭街道、迎新街街道。區政府駐解放路。(根據《政區大典》)
澗河街道(Jianhe Jiedao) 距區政府6千米。1954年始建。面積0.7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柏楊樹北院、柏楊樹南院、中澗河、晉安北院、晉安南院、城建、工人、地政、七府園第一、七府園第二、七府園第三、七府園第四、四十五號、東街、西街、硅酸鹽、域柏街、化西、新建19個居委會。
鼓樓街道(Gulou Jiedao) 位于區境東南部。1979年始建。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新道街、包園河、鼓樓西、北蒼巷、省府東、省府西、東緝虎營第(一、二、三)、東倉巷第(一、二)、西肖墻、西后小河、五福庵、府東街、西緝虎營、北司街、鼓樓東、帽兒巷、坊山府、臨泉府、上肖墻、東后小河、城坊街、二府巷25個居委會。
職工新街街道(Zhigongxinjie Jiedao) 1955年建職工新街街道,1960年改管理區,1962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小東關、新大樓、北大樓、迎春北、北河灣南巷、賽東、賽西、養東、養西、敦化南路東、敦化南路西、馬道坡、北沙河、新村西、新村南、新村北、山機、新村東、剪子灣北、剪子灣南、洋灰橋西、洋灰橋、洋灰橋東、楊家峪西、楊家峪、楊家峪南、楊家峪東27個居委會。徐向前元帥銅像和牛駝寨烈士陵園,屬省級保護單位。
南寨街道(Nanzhai Jiedao) 位于區境北部,距市中心20千米。1979年始建。面積30.8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工校巷、迎新北一巷東、迎新東一條北、新華南一巷、新華南二巷、新華南三巷、新華巷、新華巷西、迎新北二巷、新華南一巷東、衛華巷東、衛華巷西、迎新北一巷西、迎新街、迎新南一巷東、迎新南一巷西、東方北一巷、東方北二巷、東方北二巷西、興安街、興安北街、興安南街、興建街、興建街東、興峪街、興安路、二電廠前街南、二電三廠前街北、七平街、七平房南巷、西留路、江陽路、軌枕、江陽南一街、江陽南一街北、江陽路、江陽街、江陽南二街、江陽東路、江陽西路40個居委會。
大東關街道(Dadongguan Jiedao) 位于區境東南部,距市中心2千米。1955年始建,1960年改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建街道。面積2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建設北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太鐵,新建巷,大東關一、二、三,客車,八宿舍,紅溝南,紅溝北,白龍廟南,白龍廟北,小溝坡,新源里南,新源里北,新源里東一、二、三、四、五、六共28個居委會。
三橋街道(Sanqiao Jiedao) 位于區境西南部,距區政府2千米。1955年設三橋街道,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8.1萬,轄桃園一巷一、二、三、四,桃園二巷一、二、三、四、五,桃園北一、二,金剛里一、二、三、四、五,旱西關一、二、三、四、五、六、七,旱西關北、冶金學校、冶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金剛堰一、二、三、四、五、六、七,勝利橋一、二、三,新建北一、二,小新街一、二、三,上三橋一、二,下三橋一、二,府西東、府西中、府西西、魚池街、旱西門、坡子街、金剛堰59個居委會。
光社街道(Guangshe Jiedao) 位于區境北部,距區政府10千米。1961年設光社公社,1979年改街道。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七府墳西街一、二、三、四,七府墳北街,七府墳南街一、二,簡易南街一、二,簡易路,簡易中街一、二、三,簡易北街一、二,建工街一、二,光社東、恒山路光社營盤19個居委會。
壩陵橋街道(Balingqiao Jiedao) 辦事處距區政府0.5千米。1955年始建。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新開一、二、三,五一路西一、西二、東一、東二,五一路北、五一路南、新民北正街,教場巷北一、二,壩北、壩南、北肖墻北、北肖墻南、袷德東里、小北門、小東門、小東門中、小東門東、同城路、新民中東、新民中西24個居委會。位于五一路北肖墻的國民師范舊址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街道(Gucheng Jiedao) 1954年置古城街道,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位于市區西北部。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古城東街一、二,古城中街、古城西街、趙莊、趙莊大樓一、二,古城大同路一、二、三、四、五12個居委會。
杏花嶺街道(Xinghualing Jiedao) 位于市區中心。1954年置杏花嶺街道,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東華門、東肖墻、前雙龍、后雙龍、新開府東、南華門、杏花嶺、教場巷一委、二委、東二道上街、東二道下街、南肖墻、天地壇、依仁巷、府東街、南園子、西華門、新民東、國師街、西邊街一委、二委、西二道上街、西二道下街、倉門西、倉門東、東二條、東三條27個居委會。
尖草坪街道(Jiancaoping Jiedao) 位于區境北部。1954年設尖草坪市場居委會,同年改為尖草坪街道,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6.9萬,轄柏楊樹北一巷六號、尖草坪街六號、尖草坪北一巷一、二委、尖草坪南巷一、二,尖草坪北二巷一、二,尖草坪北三巷,十里鋪東巷南條一號一、二、三,尖草坪北四巷一、二,十里鋪東巷北條一、二,十里鋪東巷一、二,柏楊樹街62號一、二,柏楊樹北一街六巷一、二、三,柏楊樹北一街三巷一、二,柏楊樹北一街五巷、柏楊樹北二街一、二、三,柏楊樹北二巷一、二、三,柏楊樹北一街一巷一、二,解放北路131號、解放北路礦棉、解放北路90號、牛駝公路東礦、耐火西巷南、耐火西巷北、白建巷一、二,尖草坪花園后一、二,東市場、十里鋪街共46個居委會。
敦化坊街道(Dunhuafang Jiedao) 位于區境東北部。1955年始建敦化坊街道,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6.8萬,轄機車一、享堂路西二巷二、三,享堂北一條、三院三、四,享堂路西一巷二、三,北圪洞一、二、三,礦一、礦二、礦三、礦四、礦五、礦六、礦七、機床一、二、三、四、五,晉安西街機床東、晉安西街機床西、享堂路機床東、享堂路機床西、三號院一、二,享晉安、臥虎前山東、臥虎前山西、臥虎后山、鐵一、鐵二、鐵三、鐵四,河北里、勝利東、建北路、二機南、二機北、北河灣、西河灣、小棗溝、七一、享東、享西、敦化坊、東巷49個居委會。
巨輪街道(Julun Jiedao) 辦事處距區政府0.5千米。1954年始建,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6.3萬,轄永定路一、二,永興路、二道東、二道西、頭道東、頭道西、北門東、北門西、前營坊、后營坊、西三道、綠柳巷、平民路一、二,城北街六、七、八、九,省府、市場、土門街、解放東、新開巷一、二、三,子母、子母東、河北里、小北關、營西街、營盤、發電、勝利街、南馬路、東勝利、上關東、上關西、西勝利、永興堡、西勝利二、程家村一、二、三、四,程家村太鋼一、二、三,勝利西街太鋼一、二,勝利橋東路一、二,勝利街南巷53個居委會。
上蘭街道(Shanglan Jiedao) 位于城區西北部,距區政府20千米。1953年建立鄉公所,1954年改為上蘭村街道,1961年改公社,1985年設上蘭街道。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機械學院一、二,造紙廠一、二,市前、東字、南順、青西、土堂北9個居委會。文物古跡有土堂大佛寺、竇大夫祠和烈石寒泉。
迎新街街道(Yingxinjie Jiedao) 位于城區北部。1956年始建迎新街道,1961年改公社,1979年復置街道。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迎新東一條南,青樓北巷,青樓東巷,迎新南二巷,迎新南三巷,大同路東一、二,六平房,太鐵宿舍,迎新路,大同路西一、二,迎新路西一、二,西一條,迎新南二巷一號院一、二、三共18個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