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區轄縣。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部。面積13110平方千米,人口18.8萬,有哈薩克、維吾爾、回等少數民族,其中漢族占70.65%,轄7鎮5鄉?h政府駐三道河子鎮,距烏魯木齊18.5千米。境內駐有沙灣林場,農八師、工一師和瑪納斯河管理處。(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三道河子鎮 縣政府駐地。原為天山北麓兩驛站之間的中間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三道河子鄉,1958年建城鎮公社,1965年從城鎮公社析出成立沙灣鎮,1970年改為三道河子鎮。面積39.5平方千米, 人口8.4萬(含暫住人口),其中漢族占92.39%。北疆鐵路、312國道和烏(魯木齊)奎(屯)高速公路均從鎮中通過,轄一、二、三、四、五5個居委會。
安集海鎮 1962年成立安集海公社,文革中改為紅光公社,1978年復稱安集海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與元興宮鄉合并建立安集海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0千米。 面積357平方千米,人口1.7萬,其中漢族占73.5%,轄農莊、新渠、三旗、四旗、安農莊、鴨子溝、 頭渠、古道、夾河子、西溝、闊克吉迭、梧桐樹、套葉鐵格、黑湖、肅州戶、葡萄園子、安集海、馬家莊、榆樹溝、阿什特蘇、王家渠、營盤、古家溝、元興宮、紅土莊子、南戈壁、河邊27個行政村。境內駐有農八師巴音溝河管理處,博爾通古牧場農二隊等單位。
四道河子鎮 1950年為四道河子鄉和永勝鄉,1966年成立四道河子公社,1968年更名東方紅公社,1973年復稱四道河子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撤鄉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45千米。面積420平方千米,人口1.6萬,其中漢族占83.36%。呼(圖壁)克(拉瑪依)公路過境,轄八分地、油房莊子、蘋果園子、楊家道、沙窩道、三道坪、高頭莊、許家莊、四道河子、小樹莊、李家莊、野地莊、上野地、下野地、沙梁子、中心村、新地村、三個莊子、橋頭村、草湖村、鄧家渠、北沙溝、新竇莊、楊樹莊、西大渠、桐樹、下八戶、龍口村、河灘村、下沙門子、東三岔坪、西三岔坪、永勝、渠邊、沙包、新墾、下莊子村37個行政村。
老沙灣鎮 1956年縣政府遷往三道河子,老沙灣為一區,1958年成立東風公社,1995年改設老沙灣鎮。距縣城45千米。面積330平方千米,人口1.4萬,其中漢族占92.7%,轄南梁、上坑灣、渠西、大梁坡、海子灣、西野地、湯家莊、頭溝、蔣家莊、郭家莊、林家莊、老沙灣、小東渠、魏家莊、包家莊、坑灣、窟窿灣、賈家莊、紅山廟、東渠、胡家海子、陳家莊、沙窩道、丁家莊、胡家渠、榆樹莊、黃家莊、黃沙梁、沙溝沿、十坪、七角地、西坑灣、八坪口、蘆灣、白家莊、閘板口、太平渠37個行政村。
東灣鎮 1951年建東地、石場2鄉,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78年更名東灣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撤鄉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6千米。面積993平方千米,人口1.2萬,其中漢族占63.86%。寧家河、清水河流境,轄東灣、串莊子、上東地、卡子灣、沙溝、田家莊、胡家莊、張家莊、下戈壁、下東地、雙橋、夾山子、闊克薩孜、西地、潘家莊、寬溝、南灣、青山、寧家河、東山溝、家什窯21個行政村。有蒙古廟、陰斯島、東大塘、寧家河主要4個旅游區。
烏蘭烏蘇鎮 1958年為烏蘭烏蘇和頭浮兩個管理區(后改為大隊),1969年成立向陽公社,1984年改烏蘭烏蘇鄉,1994年撤鄉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9千米。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1.9萬,其中漢族占67.36%,轄黃家梁、烏蘭烏蘇、萬家槽子、老榆樹、西樹窩子、水磨溝、北湖、泉源、東海子、李家坪、頭浮、城莊子、皇宮莊子、王家梁、鴨子泉、廟公地、三道橋、下三宮、小廟、蘇家莊、三宮店、南渠、下四宮23個行政村。
西戈壁鎮 1958年成立勝旗公社,1978年更名西戈壁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撤鄉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558平方千米,人口1萬,其中漢族占43.68%,哈薩克族占47.13%,轄白土崖子、十三戶、白堿臺子、西戈壁、 白灘、夾槽子、曾家莊、羅家莊、廟臺子、北山村、金河畔、小分地、阿哈德、五道溝、上八家戶、二層臺子、西河沿、東山、小平原、獨山村20個行政村。金溝東岸的避暑山莊為旅游地。
大泉鄉 1975年成立大泉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5千米。面積261平方千米,人口1.2萬,其中漢族占62.57%,轄河西、燒房莊子、東泉、楊家莊、大泉、三道溝、中泉、西泉、五道河子、城郊西、二道河子、葉家湖、城郊東13個行政村。
金溝河鄉 1975年建紅旗公社,1984年改為金溝河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5千米。面積256.5平方千米,人口1.4萬,其中漢族占52.73%,轄南五宮、二道灣、宋圣宮、興奮、東戈壁、南頭道河子、曹家坡、泉水溝、金溝河、北頭道河子、沙河子、三道灣、三角地、洪溝、南干渠15個行政村。
博爾通古鄉 1950年為博爾通古鄉,1958年成立新光公社,1978年更名博爾通古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山區,距縣城48千米。面積712.8平方千米,人口0.9萬,其中哈薩克族占73.34%。境內有大小南溝河、大白楊溝河、鹿角灣河。鄉南部有橫貫東西的國防公路,轄博爾通古、喀拉塔克爾、塔斯薩依、下西灣、 庫勒遜亥、加爾蘇瓦特、捷勒阿尕什、闊克柯牙、肯阿根、阿熱勒托別、齊勒窩則克、阿克吉也克、喀拉巴斯陶、克孜勒阿根、托普鐵熱克、喀拉薩依、加爾肯加尕17個行政村。鄉南部有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鹿角灣和溫泉。
柳毛灣鄉 1958年屬東風公社,1979年析建柳毛灣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5千米。面積174.6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漢族占95.44%,敿{斯河流境,轄柳毛灣、板橋、秦家渠、高橋、葉家莊、陶家莊、 新戶村、匯民渠、葫蘆峪、王家莊、頭坪村、竇家莊、皇渠、二坪、徐家莊、楊家灣、雷家莊、皇渠廟、劉家莊、沙門子20個行政村。
商戶地鄉 1956年為商戶地鄉,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6年屬柳毛灣公社,1979年析建商戶地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218.7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漢族占84%,轄商戶地東、商戶地西、楊李莊、 居士堂、聶家渠、湖西、五戶、新橋灣、雙橋、蒲秧溝、三棵樹、西梁、中渠、蘑菇、瀉水渠、二橋、硝坑17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