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縣。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的重點縣。位于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緣。面積14789平方千米,人口10.2萬,有維吾爾、漢、蒙古、回、哈薩克、錫伯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0.33%,漢族占9.32%,轄2鎮10鄉,縣政府駐輪臺鎮,距烏魯木齊市641千米。
輪臺鎮 縣政府駐地。民國31年(1942)設縣本街,1955年改為團結鎮,1978年更名輪臺鎮。位于縣境中部偏西,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1.2萬,其中維吾爾族占55%,漢族占42%,轄5個居委會(按序數命名)。
輪南鎮 1994年設輪南鎮。位于縣城以南,距縣城35千米。面積2060平方千米,人口0.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11.5%,漢族占88.5%,轄胡楊林管護站、輪南鎮、塔里木河大橋3個居委會和烏奇托格拉克行政村。為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輪臺前線指揮部所在地。
大道南鄉 1962年建大道南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郊,面積660平方千米,人口1.0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轄巴格博依、克孜勒、英霍依拉、麥臺、亞喀巴格、依更巴格、迪汗拉、拉帕8個行政村和1個牧業行政村。主要水源為迪那河支流克孜勒溝和喀拉塔勒河。
哈爾巴克鄉 位于縣城西3千米。屬迪那河流域,灌溉便利。面積1632平方千米,人口0.9萬,維吾爾族占99.5%,轄吾夏克、鐵熱克、喀拉墩、巴格吉格代、喀什貝希、喀拉巴格、闊什吐格曼、庫臺克布拉克、牧業村及鄉良種場8個行政村。
群巴克鄉 1958年建群巴克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西北14千米。面積4316平方千米,人口0.8萬,維吾爾族占99.2%,轄迪那買里、阿拉薩依、克什勒克阿熱勒、諾喬喀、恰先拜、牧業村6個行政村。主要河流有迪那河及喀拉塔勒河。
阿克薩來鄉 1958年成立阿克布拉克公社,1984年設阿克布拉克鄉,1988年劃分為阿克薩來鄉和塔爾拉克鄉。距縣城9千米,面積211.8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4%,轄喀塔蘇蓋特、阿克薩來、烏堂、阿克薩來牧業村4個行政村。
塔爾拉克鄉 1988年阿克布拉克鄉析設塔爾拉克鄉。位于縣城北20千米。境內有塔拉克河。面積1252平方千米,人口0.4萬,維吾爾族占99.6%,轄庫木墩、塔爾拉克、阿克布拉克、牧業村4個行政村。
草湖鄉 1959年建草湖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東南62千米。面積1900平方千米,人口0.09萬,維吾爾族占98.9%,轄英蘇買里、庫克喬勒、解放渠3個牧業行政村和阿克庫木、阿克提坎、農會3個行政村。
陽霞鄉 民國31年(1942)為陽霞鎮,1958年建陽霞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東北34千米。315國道過境。河流有吐瑞克溝、陽霞河、庫如勒溝、克音力克溝。面積2067平方千米,人口0.9萬,均為維吾爾族,轄博斯坦、庫都克、喀拉墩、喀尕買里、其蓋布拉克、塔拉布克、烏尊布拉克、陽霞牧業村8個行政村。古跡有恰克城堡、喀拉恰奇麻扎古墓、塔克麻扎古墓。
鐵熱克巴扎鄉 1988年由陽霞鄉析置鐵熱克巴扎鄉。位于縣城東36.5千米。315國道過境。面積981平方千米,人口0.8萬,均為維吾爾族,轄托乎拉、薩依買里、巴格托格拉克、巴什闊玉克、曼曲勒克、闊納巴扎、闊什哈曼、鐵熱克巴扎牧業村8個行政村。
策大雅鄉 民國31年(1942)為策大雅鄉,1958年建策云公社,1984年重設鄉。位于縣城東北58千米。河流有齊依昂勒克(策大雅)溝、烏堂鐵熱克溝。面積1795平方千米,人口0.5萬,維吾爾族占99.5%,轄薩依巴格、多斯麥提、其蓋里克、野云溝4個行政村。古跡有阿孜干古堡、烏勒方墩古城、阿格拉克城堡、阿克墩城堡、明屋遺址及齊依勒克溝等。
野云溝鄉 1983年屬策大雅鄉,1987年析設野云溝鄉。位于縣城東北78千米。315國道過境。河流有艾希買溝、齊依勒克溝。面積760平方千米,人口0.3萬,維吾爾族占99.8%,轄野云溝、塔勒克、阿克塔木3個行政村和野云溝牧業行政村。
(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