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時筑有高陵邑。以南部有奉正(政)塬,狀若土山,坡度較緩,高四五丈而得名高陵。清光緒《高陵縣續志》:“高陵,秦縣名。《爾雅》:大阜曰陵。郭子章云:縣南有奉政原,高四五丈,高陵之名所由防也。”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于今縣城西南大古城置高陵縣(治今縣城西南),屬內史。新莽天鳳二年(公元15年)改名千春【一說,西漢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名千春縣】,更始元年(公元23年)復名高陵。東漢時左馮翊由長安移治高陵縣。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更名高陸縣,改左馮翊為馮翊郡并移治臨晉(今大荔縣)。北魏高陸縣移治今址。隋大業二年(606年)復名高陵,屬京兆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析高陵縣西南部地于今馬家灣鄉赧王寨設鹿苑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入高陵縣。明、清屬西安府。1913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省。
1949年屬三原分區,1950年屬咸陽專區,1952年改屬渭南專區,1956年歸省直轄。1958年末省高陵縣入三原縣。1961年復置高陵縣,屬咸陽專區。1969年屬咸陽地區。1983年屬西安市。
1996年,高陵縣面積290平方千米,人口22.4萬人。轄3個鎮、7個鄉:鹿苑鎮、通遠鎮、耿鎮、灣子鄉、藥惠鄉、榆楚鄉、崇皇鄉、姬家鄉、張卜鄉、馬家灣鄉。縣政府駐鹿苑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高陵縣常住總人口222367人,其中:鹿苑鎮34819人、通遠鎮25877人、耿鎮鎮15903人、藥惠鄉20490人、灣子鄉16027人、榆楚鄉17508人、姬家鄉30977人、崇皇鄉19395人、張卜鄉31153人、馬家灣鄉10218人。
2001年12月?,撤銷藥惠鄉,并入鹿苑鎮;馬家灣鄉、姬家鄉合并為涇渭鎮。至此,全縣轄4個鎮、4個鄉:鹿苑鎮、通遠鎮、耿鎮、涇渭鎮、崇皇鄉、灣子鄉、榆楚鄉、張卜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高陵縣常住總人口333477人,其中:鹿苑鎮71556人,通遠鎮26159人,耿鎮15967人,涇渭鎮132305人,崇皇鄉23592人,灣子鄉15087人,榆楚鄉19178人,張卜鄉29633人。
2011年,撤銷榆楚鄉、灣子鄉、張卜鄉,設立榆楚鎮、灣子鎮、張卜鎮。至此,全縣轄7個鎮、1個鄉:鹿苑鎮、通遠鎮、耿鎮、涇渭鎮、灣子鎮、榆楚鎮、張卜鎮、崇皇鄉。
2012年,撤銷鹿苑鎮、涇渭鎮、崇皇鄉,分別設立鹿苑街道、涇渭街道、崇皇街道。至此,全縣轄3個街道、5個鎮:鹿苑街道、涇渭街道、崇皇街道、通遠鎮、耿鎮、灣子鎮、榆楚鎮、張卜鎮。
2012年末,高陵縣面積287.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14821人,常住人口33.81萬人。2013年末,高陵縣轄3個街道、5個鎮,共有8個社區、8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鹿苑街道。
2014年12月13日,國務院(國函[2014]158號)批復同意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高陵區,以原高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高陵區的行政區域,高陵區人民政府駐鹿苑街道縣門街29號。
2015年,撤銷灣子鎮,并入通遠鎮;撤銷榆楚鎮,將榆楚鎮的馬北、安家、皂南、釣北、榆楚5個村劃歸耿鎮,將皇冊村劃歸鹿苑街道。至此,全區轄3個街道、3個鎮:鹿苑街道、涇渭街道、崇皇街道、通遠鎮、耿鎮、張卜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