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內阿倫河而得名。阿倫與阿榮為同詞異譯,系達斡爾語,意為“干凈”、“清潔”,因此河水潔凈,故名。一說系蒙古語,意為“清潔”。明永樂十年(1420年)在阿倫河流域置阿倫衛。清為索倫部狩獵地,隸屬布特哈總管。民國時期,屬黑龍江省龍江道。1918年屬布西縣。1919年以阿倫河為界,東屬布西縣,西屬雅魯縣。東北淪陷后,1933年3月,于紅花梁子設置阿榮旗(析布西縣五區、雅魯縣三區和甘南縣境金界壕外育和屯一部分置),隸屬興安東分省管轄。之后,偽旗公署遷至那吉屯。1943年10月,改隸興安總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興安省納文慕仁盟。1949年5月,改隸呼納盟。1953年4月,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改隸呼倫貝爾盟。1969年7月,隨同呼倫貝爾盟一并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隸屬呼倫貝爾盟。2001年,隸屬地級呼倫貝爾市。
1996年?,阿榮旗面積11069.3平方千米,人口34.0萬人,其中蒙古族0.6萬人,轄8鎮11鄉:那吉鎮、紅花梁子鎮、太平莊鎮、亞東鎮、孤山鎮、霍爾奇鎮、復興鎮、三岔河鎮、那克塔鄉、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民族鄉、查巴奇鄂溫克民族鄉、得力其爾鄂溫克民族鄉、新發朝鮮民族鄉、興安鄉、六合鄉、自來井鄉、三道溝鄉、向陽峪鄉、長安鄉。旗政府駐那吉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阿榮旗總人口304210人,其中:那吉鎮49064人,孤山鎮10821人,太平莊鎮17577人,亞東鎮23331人,三岔河鎮18307人,霍爾奇鎮21840人,那克塔鎮10941人,紅花梁子鎮10693人,復興鎮18899人,興安鄉9850人,六合鄉9151人,自來井鄉6349人,長安鄉9897人,得力其爾鄂溫克民族鄉14098人,查巴奇鄂溫克民族鄉13196人,音河達斡爾民族鄉13646人,向陽峪鄉6723人,三道溝鄉12565人,新發朝鮮民族鄉10694人,那吉屯農場16568人。
2000年末,阿榮旗總人口311550人,其中:農業人口253729人,非農業人口57821人;漢族281607人,蒙古族6878人,回族206人,滿族16468人,朝鮮族2058人,達斡爾族2081人,鄂溫克族1947人,鄂倫春族100人,其它民族185人,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20人。全旗轄9個鎮、4個鄉、6個民族鄉。
2005年,全旗撤并6個鎮。撤并后鄉鎮總數由15個精簡為9個(5個鎮、4個民族鄉)。設向陽峪鎮,由原紅花梁子鎮、三道溝鎮合并組建,鎮政府設在原三道溝鎮向陽峪村;設霍爾奇鎮,由原那克塔鎮、復興鎮、霍爾奇鎮合并組建,鎮政府設在原霍爾奇鎮政府所在地;設亞東鎮,由原太平莊鎮、三岔河鎮、亞東鎮合并組建,鎮政府設在原亞東鎮政府所在地;設六合鎮,由原孤山鎮、六合鎮合并組建,鎮政府設在原孤山鎮政府所在地。保留那吉鎮、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查巴奇鄂溫克族鄉、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族鄉、新發朝鮮族鄉。
2006年,全旗總面積13641平方千米。總人口327517人,其中,農業人口232509人,非農業人口95008人;少數民族33200人。轄5個鎮、4個民族鄉:那吉鎮、六合鎮、亞東鎮、霍爾奇鎮、向陽峪鎮、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查巴奇鄂溫克族鄉、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族鄉、新發朝鮮族鄉。
2009年,全旗總人口331762人,其中,漢族296569人,蒙古族8683人,回族208人,滿族18867人,朝鮮族1985人,達斡爾族2270人,鄂溫克族2619人,鄂倫春族198人,其他民族363人。轄9個鄉鎮,148個行政村,7個地方林場、2個國有農場。
2011年,恢復三岔河鎮、復興鎮。調整后,全旗轄7個鎮、4個民族鄉:那吉鎮、六合鎮、亞東鎮、霍爾奇鎮、向陽峪鎮、三岔河鎮、復興鎮、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查巴奇鄂溫克族鄉、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族鄉、新發朝鮮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