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名之來由,蓋因,境內壁谷小江與金沙江會,東洪江與牛欄江會,至與魯甸分界處牛欄江與金沙江又會,以數水所會定名,故名會澤。會澤開發墾殖甚早,《華陽國志·蜀志》說,秦、漢修“五尺道”和南夷道,都以焚道為起點,向南延伸,從會無縣渡瀘得堂狼(即會澤縣)。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瑯縣,屬犍為郡,東漢屬犍為國都尉,三國蜀漢為堂瑯縣,分犍為立朱提郡【一說,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為三絳縣,東漢永初元年(107)為堂瑯縣】。隋朝屬恭州地。唐武德四年(621)改為唐興縣,唐咸通年間為南詔國東川郡。宋大理段氏設東川大都督,后為烏蠻閟畔部,元初置閟畔萬戶府,至元十五年(1278)改閟畔軍民總管府,二十八年(1291)立東川路,明洪武十四年(1381)開置東川土府,隸云南布政使司,十六年(1383)改隸四川,為東川軍民府。
清順治十六年(1659)稱東川府內附,康熙三十七年(1699)改設流官。康熙三十八年(1699)為東川府。雍正五年(1727)置會澤縣,以征糧不便,東川府又折出四川,改隸云南布政使司,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鐘屏。民國二年(1913),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屬云南滇中道。1929年改名會澤縣(一說為1919年,又一說為1927年),1947年屬曲靖專署。
1949年獲得解放,以后隸屬昭通專區。1954由會澤縣境劃出湯山、因民、新村、布卡等四區成立東川礦區,由省直轄。1958年10月成立東川市,撤會澤縣劃為會澤、迤車、者海、待補四個聯社隸屬東川市(一說為東川市會澤區)。1965年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專區。1970年屬曲靖地區,1997屬地級曲靖市。
1997年,會澤縣面積5886.3平方千米,人口約83.8萬人。轄7個鎮、17個鄉:鐘屏鎮、娜姑鎮、迤車鎮、羅布古鎮、者海鎮、礦山鎮、待補鎮、金鐘鄉、大海鄉、老廠鄉、五星鄉、大橋鄉、梨園鄉、馬路鄉、紙廠鄉、火紅鄉、樂業鄉、新街回族鄉、大井鄉、雨碌鄉、魯納鄉、上村鄉、駕車鄉、田壩鄉。縣政府駐鐘屏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會澤縣常住總人口844485人,其中:鐘屏鎮21916人,娜姑鎮62759人,迤車鎮55408人,羅布古鎮30013人,礦山鎮22437人,者海鎮91432人,待補鎮44056人,紙廠鄉15227人,梨園鄉15220人,馬路鄉22711人,火紅鄉27058人,樂業鄉32696人,大井鄉36769人,新街鄉30991人,金鐘鄉102734人,雨碌鄉33199人,大海鄉25473人,魯納鄉20465人,老廠鄉17725人,上村鄉29267人,五星鄉25411人,駕車鄉25210人,大橋鄉25263人,田壩鄉31045人。
2001年12月18日,云南省政府(云政復[2001]220號)批準同意撤銷會澤縣鐘屏鎮、金鐘鄉,設立金鐘鎮。至此,全縣轄7個鎮、15個鄉、1個民族鄉:金鐘鎮、娜姑鎮、羅布鎮、者海鎮、待補鎮、礦山鎮、迤車鎮、大橋鄉、五星鄉、雨碌鄉、上村鄉、大海鄉、樂業鄉、架車鄉、魯納鄉、火紅鄉、田壩鄉、紙廠鄉、大井鄉、梨園鄉、馬路鄉、老廠鄉、新街回族鄉。
2002年9月8日,省政府批準同意大井鄉撤鄉設鎮。2003年末,全縣轄金鐘、大井、娜姑、迤車、羅布古、者海、礦山、待補8個鎮和紙廠、梨園、馬路、火紅、樂業、新街、雨碌、大海、魯納、老廠、上村、五星、駕車、大橋、田壩15個鄉,下設361個行政村、15個社區。總人口數為90.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3.49萬人,非農業人口6.93萬人。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54人。共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55萬人,占總人口的5.03%。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93.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6.34萬人,占總人口的92.25%。
2006年3月16日,省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梨園鄉,其行政區域并入迤車鎮,迤車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樂業鄉和羅布古鎮,設立樂業鎮,新設立的樂業鎮管轄原樂業鄉和羅布古鎮管轄的行政區域范圍,鎮政府駐原羅布古鎮政府駐地。
2006年,全縣總面積6077平方千米。總人口89.35萬人。轄8個鎮、1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金鐘鎮、娜姑鎮、迤車鎮、礦山鎮、者海鎮、待補鎮、大井鎮、樂業鎮、紙廠鄉、馬路鄉、火紅鄉、新街回族鄉、雨碌鄉、大海鄉、魯納鄉、老廠鄉、上村鄉、五星鄉、駕車鄉、大橋鄉、田壩鄉。共有15個居委會、36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金鐘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會澤縣常住總人口908292人,其中:金鐘鎮154328人,娜姑鎮61124人,迤車鎮81784人,樂業鎮70209人,礦山鎮23559人,者海鎮92108人,大井鎮38243人,待補鎮40779人,大海鄉24106人,老廠鄉19925人,五星鄉29498人,大橋鄉30816人,紙廠鄉16729人,馬路鄉26128人,火紅鄉32223人,新街鄉26948人,雨碌鄉34478人,魯納鄉18065人,上村鄉33721人,駕車鄉22373人,田壩鄉31148人。
2013年10月20日,省政府(云政復[2013]77號)批準同意撤銷金鐘鎮。會澤縣撤銷金鐘鎮,設立金鐘街道、古城街道、寶云街道;保留娜姑鎮、迤車鎮、樂業鎮、者海鎮、待補鎮、礦山鎮、大井鎮和大海鄉、老廠鄉、五星鄉、大橋鄉、紙廠鄉、馬路鄉、火紅鄉、雨碌鄉、魯納鄉、上村鄉、駕車鄉、田壩鄉、新街回族鄉。調整后,會澤縣轄3個街道、7個鎮、13個鄉。2014年,待補鎮、迤車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