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二年(1639)析桂陽州和臨武縣置縣,治所設禾倉堡(一名倉禾堡,今縣城)。據《今縣釋名》:“明崇楨十二年析桂陽之倉禾堡置縣,因名。”一說以桂陽州之倉禾堡置,析臨武縣地益之,故名嘉禾。
清順治九年屬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屬桂陽直隸州。據光緒二十三年《湖南圖志疆域表》記載:縣境域北至陶嶺界新田,東北至普滿界桂陽新麻石,東至社塘界臨武大望山,東南行村墟界臨武鑾一鄉,南至上大嶺界塘村墟,西南勾公鋪界藍山馬裊鋪,西至晉屏山界藍山太神寺,西北楊柳鋪界寧遠。按圖上面積計算近600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屬衡永郴桂道,縣治遷五百地。民國三年(1914)遷珠泉。民國十九年(1930)全縣面積620平方千米,民國二十四年為551平方千米。民國二十七年(1938)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郴縣專區,1950年11月屬郴州專區,1952年11月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屬郴縣專區。1958年12月藍山、嘉禾合并藍嘉縣,縣政府設今藍山縣城關鎮。1961年復置嘉禾縣,屬郴州專區,1968年屬郴州地區,1994年屬郴州市。
1950年3月,原樂泉鄉劃歸臨武縣。1952年春,原三區里坪墟,六區球村移交桂陽縣。1953年,原二區梓木鄉所屬7個村及五區尹郭鄉大漢村劃歸臨武縣。1954年,臨武縣商溪、曲水兩鄉所轄12個村,藍山縣百鋪鄉所轄9個村劃歸嘉禾縣。1958年,嘉禾縣劃出廣發水窩塘歸新田縣,新田縣劃出鄭家村(今添太塘)歸嘉禾縣。1988年境域:東起普滿鄉向陽村溪頭下與桂陽縣為界,西至盤江鄉宅侯白露塘村與寧遠縣相鄰,南到塘村鎮清水村與臨武縣、藍山縣接壤,北至石橋鄉石鼓元村與新田縣毗鄰。
1996年,嘉禾縣面積699.2平方千米。人口約32.4萬人。轄6個鎮、11個鄉:城關鎮、塘村鎮、車頭鎮、袁家鎮、行廊鎮、肖家鎮、鐘水鄉、石羔鄉、泮頭鄉、龍潭鄉、普滿鄉、石橋鄉、坦坪鄉、田心鄉、廣發鄉、蓮荷鄉、盤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嘉禾縣總人口307657人,其中(8個鎮、9個鄉):城關鎮32846人,車頭鎮13026人,塘村鎮22110人,袁家鎮14460人,行廊鎮19886人,肖家鎮12072人,龍潭鎮21160人,石橋鎮25239人,泮頭鄉10559人,普滿鄉17429人,田心鄉17495人,坦坪鄉23387人,廣發鄉29042人,蓮荷鄉11007人,盤江鄉9071人,鐘水鄉13838人,石羔鄉15030人。
2008年,嘉禾縣轄8個鎮、9個鄉:城關鎮、車頭鎮、塘村鎮、袁家鎮、行廊鎮、肖家鎮、龍潭鎮、石橋鎮、泮頭鄉、普滿鄉、田心鄉、坦坪鄉、廣發鄉、蓮荷鄉、盤江鄉、鐘水鄉、石羔鄉,共有31個居委會、224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2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2]9號)批復同意對嘉禾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如下:一、將城關鎮、鐘水鄉、石羔鄉、蓮荷鄉成建制合并,設立珠泉鎮。以原城關鎮、鐘水鄉、石羔鄉、蓮荷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珠泉鎮的行政區域,珠泉鎮轄38個建制村、9個居委會,總面積131.56平方公里,總人口10.1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人民北路(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二、將泮頭鄉、袁家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袁家鎮。以原泮頭鄉、袁家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袁家鎮的行政區域,袁家鎮轄24個建制村、4個居委會,總面積52.41平方公里,總人口3.1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上袁家(原袁家鎮人民政府駐地)。三、將盤江鄉的云里建制村成建制劃歸廣發鄉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廣發鄉轄23個建制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68.36平方公里,總人口3.72萬人,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盤江鄉轄12個建制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35.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7萬人,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調整后,全縣轄8個鎮、5個鄉:珠泉鎮、車頭鎮、塘村鎮、袁家鎮、行廊鎮、肖家鎮、龍潭鎮、石橋鎮、普滿鄉、田心鄉、坦坪鄉、廣發鄉、盤江鄉。縣政府駐珠泉鎮。
2013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3]13號)批復同意田心鄉、坦坪鄉、廣發鄉撤鄉設鎮。調整后,全縣轄11個鎮、2個鄉:珠泉鎮、車頭鎮、塘村鎮、袁家鎮、行廊鎮、肖家鎮、龍潭鎮、石橋鎮、田心鎮、坦坪鎮、廣發鎮、普滿鄉、盤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