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縣,以境內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因字生僻,改為于都縣。
建縣初幅員遼闊,含現在的寧都、石城、瑞金、安遠、會昌、尋烏等六縣。三國吳嘉禾五年在白鹿營分設陽都縣,南朝梁大同十年在南鄉分設安遠縣,五代時分設石城縣,南唐保大十一年將瑞金監升為瑞金縣,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在九州分設會昌縣。古時于都曾為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郡治設在于都近250年之久。蘇區時期,先后分設于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于西等縣,中共贛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于都縣城。
1984年5月15日,設立新陂鄉、段屋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7年4月5日,銀坑鄉、祁祿山鄉改設銀坑鎮、祁祿山鎮(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1988年12月10日,撤銷西郊鄉,其行政區域劃歸貢江鎮管轄(贛民函[1988]138號批復)。
1994年8月18日,撤銷羅坳鄉、禾豐鄉,設立羅坳鎮、禾豐鎮(贛民字[1994]130號批復)。1995年9月29日,撤銷嶺背鄉,設立嶺背鎮(贛民字[1995]185號批復)。1997年1月14日,撤銷梓山鄉,設立梓山鎮(贛民字[1997]12號批復)。
1997年,全縣面積2893平方千米,人口78.6萬。轄9個鎮、18個鄉:貢江鎮、鐵山壟鎮、盤古山鎮、禾豐鎮、祁祿山鎮、羅坳鎮、嶺背鎮、銀坑鎮、梓山鎮、橋頭鄉、葛坳鄉、馬安鄉、曲洋鄉、汾坑鄉、仙下鄉、高龍鄉、車溪鄉、段屋鄉、寬田鄉、沙心鄉、黃麟鄉、羅江鄉、利村鄉、新陂鄉、于陽鄉、小溪鄉、靖石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46608人;其中:貢江鎮94080人、鐵山垅鎮16991人、盤古山鎮22926人、祁祿山鎮11290人、銀坑鎮40416人、羅坳鎮42966人、禾豐鎮50856人、嶺背鎮49856人、梓山鎮55060人、羅江鄉28987人、小溪鄉22183人、利村鄉27661人、新陂鄉19021人、靖石鄉23570人、黃麟鄉19328人、于陽鄉8963人、沙心鄉7154人、寬田鄉24834人、高龍鄉5497人、汾坑鄉12228人、曲洋鄉13888人、葛坳鄉29973人、橋頭鄉12403人、馬安鄉16550人、仙下鄉44096人、車溪鄉26207人、段屋鄉19624人。
2001年9月6日,撤銷曲洋鄉,劃歸葛坳鄉;撤銷汾坑鄉,劃歸銀坑鎮;撤銷于陽鄉,劃歸黃麟鄉;撤銷高龍鄉,劃歸寬田鄉(贛民字[2001]439號批復)。
2002年底,于都縣轄9個鎮、14個鄉,24個居委會、402個行政村。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90.2萬人。2006年,全縣年末戶籍人口958335人,其中非農人口1732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