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原名“巴拜”,以城西南“巴拜泉子”(俗稱大泡子)得名。巴拜泉,又稱“八百泉”,蒙古語稱“巴拜布拉克”,“巴拜”為“寶貝”、“貴重”之意,“布拉克”意為“泉水”,合稱“寶貴的泉水”,故設縣時命名“拜泉”。清初屬齊齊哈爾副都統轄地,清代中葉以后屬依克明安旗轄地,清朝晚期黑龍江將軍始放巴拜荒段,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巴拜荒務行局。1906年2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清廷批準,設置拜泉縣,隸屬海倫直隸廳管轄?h署初設太平山(今新生鄉興盛村),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秋縣署遷至三道鎮,1908年11月(光緒三十四年十月)遷駐新街基(今縣城)。
1914年(民國三年)6月,拜泉縣隸屬龍江道管轄。1929年2月,撤銷道的建制后,改由省直轄。東北淪陷后,初隸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一度撤銷時,曾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85年1月,嫩江地區撤銷后,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
1992年末,拜泉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西,松嫩平原北部。南與明水縣為鄰,西與依安縣接壤,北與克山、克東縣毗連,東與北安市和海倫市相接?h域版圖略呈方形(東北缺角),南北長55千米,東西寬66千米,總面積3599平方千米?側丝5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萬人;滿、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轄7鎮、16鄉。縣政府駐地拜泉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拜泉縣總人口517996人,其中:拜泉鎮71073人,三道鎮24506人,興農鎮19961人,長春鎮22042人,龍泉鎮18506人,國富鎮26815人,富強鎮24023人,新生鄉27313人,興國鄉18704人,華光鄉20655人,上升鄉21557人,興華鄉26277人,建國鄉19689人,太眾鄉21738人,新建鄉15767人,長榮鄉16831人,豐產鄉21540人,永勤鄉19675人,自強鄉11593人,愛農鄉16632人,興泉鄉18097人,時中鄉18381人,民樂鄉16621人。
2003年,撤銷民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拜泉鎮管轄,鎮政府駐拜泉鎮西安路;撤銷興泉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龍泉鎮管轄,鎮政府駐衛星村(黑民區[2003]108號)。調整后,拜泉縣轄7個鎮、13個鄉:拜泉鎮、三道鎮、興農鎮、長春鎮、龍泉鎮、國富鎮、富強鎮、新生鄉、興國鄉、華光鄉、上升鄉、興華鄉、建國鄉、大眾鄉、新建鄉、長榮鄉、豐產鄉、永勤鄉、愛農鄉、時中鄉。
2005年3月29日,黑龍江省民政廳(黑民區[2005]29號)批復》同意拜泉縣撤銷新建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長春鎮管轄,長春鎮人民政府駐勝利村;撤銷建國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興農鎮管轄,興農鎮人民政府駐衛國村,撤銷華光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三道鎮管轄,三道鎮人民政府駐合心村;撤銷長榮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豐產鄉管轄,豐產鄉人民政府駐禮讓村。調整后,拜泉縣轄7個鎮、9個鄉:拜泉鎮、三道鎮、興農鎮、長春鎮、龍泉鎮、國富鎮、富強鎮、新生鄉、興國鄉、上升鄉、興華鄉、大眾鄉、豐產鄉、永勤鄉、愛農鄉、時中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