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東,因其地位居克山縣之東,故名。隋唐屬室韋轄地,五代屬契丹,金設蒲峪路(路治遺址在縣城西北古城村),明屬奴兒干都司福余衛,清為布特哈游牧地。民國初期先后屬訥河、克山縣管轄。1929年1月10日,將克山縣東部劃出設置克東設治局,駐二克山鎮;后因德都地方比二克山較為重要,同年2月將克東設治局遷至德都鎮,改稱德都設治局,二克山仍歸克山縣管轄。由于二克山商農代表迭次赴省陳述設治理由,同年11月22日黑龍江省政府令稱:“查克東、德都之間地面尚屬寬廣,現在德都設治已定,勢不能遷回克東,……經提交政務委員會第四十九次會議決定,準予設治,應即仍名為克東設治局,委杜聯為設治員,以(民國)18年12月1日為設治局成立日期”。克東設治局由省直轄。1930年1月15日,省政府照準民政廳呈報劃定的克東設治局管轄范圍,土地面積為213138坰(不包括縣城地基的29號井土地)。
東北淪陷后,1933年10月1日,將克東設治局改為克東縣,隸屬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黑龍江省管轄。1954年8月,松江、黑龍江兩省合并后,由省直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一度撤銷時,曾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85年1月,嫩江地區正式撤銷,克東縣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
1992年末,克東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西麓,松嫩平原北緣。東鄰北安市,南接拜泉縣,西與克山縣接壤,北與德都縣毗連。總面積2083平方千米?側丝2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萬人;回、滿、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4%。轄12個鄉鎮?h政府駐地克東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克東縣總人口264563人,其中:克東鎮50100人,寶泉鎮34807人,千豐鎮23206人,玉崗鎮24725人,金城鄉13785人,盒南鄉11332人,滿津鄉15213人,雙慶鄉16895人,昌盛鄉21876人,愛國鄉15563人,新農鄉14251人,名山鄉19964人,建業農場2846人。
2005年7月7日,撤銷愛國鄉,將原愛國鄉的民主村、興隆村、東龍村、民安村、東興村、民富村劃歸昌盛鄉管轄,將原愛國鄉的永生村、雙龍村劃歸乾豐鎮管轄;撤銷雙慶鄉,將原雙慶鄉的富饒村、永勝村、建設村、光榮村、人和村、安業村、大安村、禮讓村劃歸潤津鄉管轄;將潤津鄉的萬發村劃歸克東鎮管轄;撤銷名山鄉,將原名山鄉的光明村、連山村、城東村劃歸克東鎮管轄,將原名山鄉的富民村、清泉村、雙山村、平安村、富裕村、春光村、石山村、龍泉村劃歸寶泉鎮管轄(黑民區[200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