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處周祖先公劉豳(亦作邠)國地得名。秦在今城關鎮西置漆縣,以境內漆水(今水簾河)命名,屬內史。西漢屬右扶風。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在縣城兼置新平郡。十六國后秦姚萇時廢。北魏復置新平郡,在今城關鎮西南水口鄉置白土縣,屬新平郡。
西魏大統十四年(548年)在新平郡治兼置南豳州,廢帝三年(554年)改稱豳州。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新平郡,將白土縣治遷入豳州城(今縣城);四年白土縣更名新平縣,屬豳州。大業二年(606年)撤銷豳州后屬寧州;三年改屬北地郡。義寧二年(618年)復置新平郡于新平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為豳州;開元十三年(725年)因“豳”與“幽”字形相近易混,改為邠州;天寶元年(742年)邠州改為新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邠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新平縣入州。1913年罷州設立邠縣。1914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省。
1948年屬陜甘寧邊區西府分區,1949年改為邠縣分區,1950年邠縣分區撤銷,邠縣改屬寶雞專區。1956年直屬省。1958年至1961年長武縣、旬邑縣曾并入邠縣。1961年屬咸陽專區。1964年因邠字生僻,改邠縣為彬縣。1968年屬咸陽地區。1983年屬咸陽市。
1996年,彬縣面積1202平方千米,人口30.6萬人。轄3個鎮、16個鄉: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曹家店鄉、義門鄉、南玉子鄉、永樂鄉、西坡鄉、小章鄉、水簾鄉、炭店鄉、車家莊鄉、香廟鄉、新堡子鄉、龍高鄉、水口鄉、太峪鄉、底店鄉、韓家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7年,永樂鄉改為永樂鎮,水口鄉改為水口鎮,小章鄉改為小章鎮,龍高鄉改為龍高鎮,義門鄉改為義門鎮。調整后,彬縣轄8個鎮、8個鄉:城關鎮、龍高鎮、香廟鄉、炭店鄉、新民鎮、小章鎮、永樂鎮、西坡鄉、北極鎮、義門鎮、韓家鄉、車家莊鄉、水口鎮、底店鄉、太峪鄉、新堡子鄉。共有292個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彬縣常住總人口313216人,其中:城關鎮41845人,北極鎮21261人,新民鎮17371人,龍高鎮17066人,小章鎮19354人,永樂鎮19427人,義門鎮19584人,水口鎮17027人,香廟鄉12741人,炭店鄉17474人,曹家店鄉12017人,西坡鄉16246人,南玉子鄉16340人,水簾鄉15693人,車家莊鄉11225人,韓家鄉4927人,底店鄉10328人,太峪鄉7893人,新堡子鄉11944人,蒙家嶺鄉3453人。
2001年,撤銷水簾鄉并入城關鎮,撤銷南玉子鄉并入義門鎮,撤銷曹家店鄉并入新民鎮。調整后,彬縣轄8個鎮、8個鄉: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小章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香廟鄉、炭店鄉、西坡鄉、車家莊鄉、韓家鄉、底店鄉、太峪鄉、新堡子鄉。
2006年,彬縣總面積1185平方千米,總人口32.39萬人。轄龍高、 北極、永樂、小章、水口、新民、義門、城關8鎮及香廟、新堡子、炭店、底店、車家莊、韓家、西坡、太峪8鄉,247個行政村、4個社區。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彬縣常住總人口323256人,其中:城關鎮81787人,北極鎮20648人,新民鎮27374人,龍高鎮16013人,小章鎮19015人,永樂鎮17451人,義門鎮33968人,水口鎮15326人,香廟鄉12345人,炭店鄉15052人,西坡鄉14566人,車家莊鄉12601人,韓家鄉4125人,底店鄉10081人,太峪鄉11513人,新堡子鄉11391人。
2011年,撤銷西坡鄉并入北極鎮,撤銷車家莊鄉、韓家鄉合并設立韓家鎮,撤銷并新堡子鄉、太峪鄉合并設立太峪鎮,撤銷香廟鄉設立香廟鎮,撤銷炭店鄉設立炭店鎮,撤銷底店鄉設立底店鎮。調整后,彬縣轄13個鎮:城關鎮、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小章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香廟鎮、炭店鎮、底店鎮、韓家鎮、太峪鎮。
2012年末,彬縣面積1181.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59694人,常住人口32.56萬人。2013年末,彬縣轄13個鎮,共有4個社區、247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5年,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撤銷香廟鎮,并入龍高鎮;撤銷底店鎮,并入水口鎮;撤銷小章鎮、炭店鎮,并入新民鎮。調整后,彬縣轄1個街道、8個鎮:城關街道、北極鎮、新民鎮、龍高鎮、永樂鎮、義門鎮、水口鎮、韓家鎮、太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