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941年,固海地區三次爆發回民起義,國民黨為加強其統治,于1942年置西吉縣。當時全縣轄3鎮6鄉63保(城關鎮轄10保,新營鎮轄7保,三合鎮轄6保,白崖鄉轄7保,硝河鄉轄8保,將臺鄉轄7保,興平鄉轄7保,平峰鄉轄6保,蒙宣鄉轄5保)。
1949年解放后,廢除保甲制,實行區鄉村制,全縣分為6區52鄉。第一區駐穆家營,轄夏寨、大灘、穆營、萬崖、水泉、袁河、馬營、小川、大坪、高同、大岔、西灘等12鄉;第二區駐新營,轄新營、新克、白城、二府營、紅耀、堿灘等6鄉;第三區駐黨家岔,轄全合、業集、趙坪、田坪、馬建、蘇堡、羊路、三合等8鄉;第四區駐平峰,轄平峰、金塘、民和、高洼、陳灘、興平、關川、王民等8鄉;第五區駐將臺,轄將臺、東坡、牟謝、張堡、馬蓮、貫泰、新堡、硝河、隆堡等9鄉;第六區駐白崖,轄白崖、沙溝、小坡、舊堡、窯莊、大莊、偏城、鷂川、陶堡等9鄉。
1952年7月,劃出平峰區(第四區)的興平、王民、關川3鄉,城關區(第一區)的大坪、西灘、大岔3鄉,組建為興平區,排序為第五區,駐興平;劃出將臺區(第五區)的隆堡、新堡、硝河3鄉,白崖區(原第六區)的大莊、窯莊2鄉,城關區(第一區)的夏寨鄉,組建為硝河區,駐硝河,排序為第七區;原第五區改為第六區;原第六區改為第八區。
1953年12月,將隆德縣的興隆區劃歸西吉縣,置為第九區(轄興隆、新店、公易、高城、楊河、玉河、四合、北臺、張程、楊茂等10鄉),駐興隆;將靜寧縣單民區所轄的單民、河東、河西3個鄉劃歸西吉縣,置為第十區,駐單民。同年興隆區的張程、楊茂、高城3鄉劃歸單民區(第十區)。
1954年5月,固原縣張易區的什字、官堡2鄉劃歸西吉縣。將官堡鄉劃分為官堡、玉灣2鄉,又將興隆區轄的北臺、四合2鄉劃出,置為第十一區,駐什字。
1955年6月,撤銷城關區的穆營鄉,改置為穆營鎮。
1956年,撤銷平峰、硝河、單民3個區。原平峰區所屬的金塘、民和、高洼、陳灘4鄉撤銷,轄地并入平峰鄉,劃歸興平區;原硝河區所屬的夏寨鄉劃歸城關區管轄,硝河、大莊、隆堡、窯莊、新堡5個鄉劃歸將臺區;原單民區的楊茂鄉撤銷,并入單民鄉,河東、河西、高城3個鄉撤銷,改置為團結鄉,連同張程鄉劃歸興隆區管轄。城關區撤銷大泉鄉,并入小川鄉;撤銷萬崖、馬營2鄉,并入袁河鄉;撤銷大灘鄉,并入夏寨鄉。新營區撤銷堿灘鄉,并入新營鄉。蒙宣區撤銷張堡鄉,并入馬蓮鄉;撤銷東坡、牟謝2鄉,其所屬川區村,劃歸將臺鄉,所屬的山區村與馬蓮鄉的南坡、北坡、朱家灣村合置為海原鄉。白崖區撤銷小坡鄉,并入白崖鄉。什字區撤銷四合、玉灣2鄉,分別并入什字鄉、官堡鄉。
1958年3月,撤銷什字區,所轄3鄉劃歸興隆區;撤銷城關區,所屬1鎮4鄉由縣直管。10月,人民公社化,區鄉建制撤銷。原興隆區所轄的楊河、張程、官堡3個鄉劃歸隆德縣組建公社。全縣的42個鄉組建了政社合一的16個人民公社。8月,公社名稱按駐地改名。1961年和1962年調整公社規模,先后增置了7個人民公社。最初組建的16個公社為:城關(原名東風)公社,駐縣城,轄15個大隊;火石寨(原名衛星)公社,駐火石寨,轄9個大隊;新營(原名躍進)公社,駐新營街,轄12個大隊;田坪(原名上游)公社,駐田坪,轄8個大隊;蒙宣(原名前進)公社,駐蒙宣街,轄10個大隊;大坪(原名友愛)公社,駐馬建街,轄10個大隊;平峰(原名和平)公社,駐平峰街,轄11個大隊;興平(原名前鋒)公社,駐興平街,轄8個大隊;王民(原名紅光)公社,駐王民,轄10個大隊;興隆(原名五星)公社,駐興隆街,轄11個大隊;什字(原名星光)公社,駐什字街,轄13個大隊;將臺(原名先鋒)公社,駐將臺街,轄15個大隊;硝河(原名紅旗)公社,駐硝河街,轄11個大隊;偏城(原名團結)公社,駐偏城街,轄11個大隊;白崖(原名紅星)公社,駐白崖街,轄13個大隊;西灘(原名勝利)公社,駐西灘,轄5個大隊。1961年,新組建了馬蓮(駐馬蓮街,轄12個大隊)、三合(駐三合鎮,轄7個公社)、公易(駐公易鎮,轄9個大隊)、沙溝(駐沙溝,轄8個大隊)4個公社。1962年,成立了玉橋(駐玉橋,轄7個大隊)、紅耀(駐南坪,轄6個大隊)、夏寨(駐夏寨街,轄8個大隊)3個公社。
1963年3月,設置興隆區,轄興隆、玉橋、公易、什字、將臺、馬蓮、王民7個公社;設置蘇堡區,轄蒙宣、田坪、大坪、平峰、紅耀、三合6個公社。1964年5月,成立白崖區,轄白崖、偏城、沙溝、火石寨4個公社。未劃歸區管理的城關、夏寨、硝河、西灘、興平、新營6個公社由縣直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23個公社名稱又變為革命和有政治意義的名稱,但時過不久都恢復了原名;3個區機構撤銷。
1981年6月,析新營公社北部組建白城公社,駐下城子;析夏寨、偏城、白崖、硝河4個公社的部分大隊成立下堡公社,駐下堡。
1982年1月,析城關公社置城關鎮。
1983年6月,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郊公社;大坪公社更名為馬建公社;蒙宣公社更名為蘇堡公社。12月,公社體制改革,所有公社改為鄉。
1986年興隆鄉改置為興隆鎮。至此,全縣共轄城關、興隆2鎮和城郊、玉橋、公易、王民、將臺、什字、馬蓮、硝河、西灘、夏寨、下堡、偏城、沙溝、白崖、火石寨、白城、新營、紅耀、田坪、馬建、蘇堡、三合、平峰、興平等24鄉。(*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2000年,西吉縣轄2個鎮、24個鄉。總人口403209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21730 興隆鎮 17380 城郊鄉 27859 新營鄉 17687 白城鄉 12622 紅耀鄉 11152 田坪鄉 14040 馬建鄉 20514 蘇堡鄉 20551 三合鄉 11729 平峰鄉 15486 興平鄉 19619 西灘鄉 12027 王民鄉 10204 公易鄉 8719 玉橋鄉 12293 什字鄉 18119 馬蓮鄉 16599 將臺鄉 21805 硝河鄉 15325 夏寨鄉 9297 下堡鄉 9855 偏城鄉 15315 沙溝鄉 14625 白崖鄉 14398 火石寨鄉 1425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