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區域
1951年3月,在峨邊縣首先成立了共慈彝族自治鄉和共安彝族自治鄉。1951年7月,成立峨邊縣民族民主聯合政府。1951年10月,成立馬邊縣民族民主聯合政府。
1952年,相繼成立峨邊縣西河彝族自治區、羅回彝漢聯合區,馬邊縣大埡口彝族自治鄉和峰溪,水碾壩、走馬抨、雪口山、大竹堡、永樂、瑪淄七個彝漢聯合鄉。又在峨邊縣成立克斯哈曲、俄羅、西河、金巖、熱水,萬擔坪、楊柳溪、楊河壩等8個彝族自治鄉。
截至1956年初,峨邊、馬邊兩縣共成立了三河口、大院子、挖黑、西河4個彝族自治區;邏回、峰溪,雪口山、走馬坪4個彝漢聯合區,同時成立了共慈、共安、楊河、哈曲、西河、金巖、白楊,萬坪、俄羅、熱水、覺莫、勒烏、馬解、解放、祖蒙、大埡口、沙腔、干田壩、袁家溪、溫水凼、煙峰等21個彝族自治鄉和新林、團結、永利、走馬坪、永樂、水碾壩、向陽坪、瑪瑙、峰溪、雪口山、大竹堡、石崗壩等12個彝漢聯合鄉。
1956年2月,民族地區行政區劃調整后,峨邊縣轄4區(其中彝族自治區1個),35鄉(其中彝族自治鄉15個)、1鎮。馬邊縣轄8區(其中:彝族自治區3個),39鄉(其中彝族自治鄉19個)、1鎮。
1955年11月,馬邊、峨邊劃屬涼山彝族自治州(仍由樂山專區代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自治區、自治鄉被取銷。
1984年2月,經四川省政府同意恢復共安、和平兩個民族鄉。
198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峨邊縣成立峨邊彝族自治縣,撤銷馬邊縣成立馬邊彝族自治縣,其行政區劃正式劃歸樂山地區。
此外,金口河區因原屬民族自治地方,也一直享受少數民族縣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