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秀區自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即為梧州城廓,是歷代郡、州、府、道、縣治所在地。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在該區設立城東、城南、城北和城中4個鎮。1951年11月,設立河道辦事處。1953年5月,撤鎮設立第一、第二區和水上區人民政府。1955年8月,撤銷城區政府,改設城中、城北、和平、大河、撫河(桂江)、下關、紅樓、石鼓、南堤9個辦事處。1958年9月,撤銷辦事處,建立城南、城北和水上3個區公所。1960年4月,分別改稱為白云、萬壽和鴛江3個公社。
1961年10月,萬壽公社分為萬壽、百花2個公社;11月,成立萬壽、百花區公所,實行政社合一;同月,白云公社分為白云、石鼓2個公社;12月,成立白云、石鼓區公所。1962年8月,萬壽、百花合并為萬壽公社(區),白云、石鼓合并為白云公社(區)。1968年9月,撤銷區公所,萬壽、白云、鴛江公社分別改為紅星、東方紅、東風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2月,撤銷紅星、東方紅和東風3個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萬秀、白云和鴛江3個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8月,撤銷革委會,成立萬秀、白云、鴛江3個區人民政府。1984年9月,撤銷鴛江區,并入白云區。1990年8月,撤銷白云區,并入萬秀區。至此,萬秀區管轄范圍包括桂江東面、西江北面的全部城區。1992年,萬秀區轄城北、城中、城東、城南4個街道,61個居委會。1996年,全區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約13萬人。區政府駐阜民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萬秀區總人口113969人。其中:城東街道38847人,城南街道29148人,城中街道18644人,城北街道27330人。
2002年8月26日,撤銷61個居委會,設立中山、大東、云蓋、石鼓、賀院、云龍、塘源、五坊、南中、阜民、冰泉、平東、平西、民主、四坊、東正、北山、桂北、百花、錢鑒、白云、華機、桂江等23個社區;同年,全區人口10萬人。
2003年1月2日,國務院(國函[2003]1號)批準同意調整梧州市市轄區和蒼梧縣行政區劃,其中:將蒼梧縣旺甫鎮和原郊區城東鎮劃歸萬秀區管轄,萬秀區人民政府駐阜民路;將萬秀區塘源居委會劃歸蝶山區管轄。2月,區劃調整后,全區總面積406.92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402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2個鎮,22個社區、16個行政村,全區總戶數46134戶,總人口15.42萬人。
2003年萬秀區行政區劃(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001 城東街道 轄中山、大東、云蓋、石鼓、賀院、云龍6個社區。
002 城南街道 轄五訪、南中、阜民、冰泉、平東、平西6個社區。
003 城中街道 轄民主、四坊、北山、東正4個社區。
004 城北街道 轄桂北、桂江、華機、錢鑒、百花、白云6個社區。
101 城東鎮 轄河口、雙橋、扶典、思扶、華堂5個行政村。
102 旺甫鎮 轄旺甫居委會;大新、旺甫、勝坡、大盈、紅山、鶴洞、祝洞、龍洞、老義、山心、八會11個行政村。
2013年,《國務院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調整梧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3]25號)同意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萬秀區人民政府駐城南街道阜民路18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萬秀區轄7個街道、3個鎮: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中街道、城北街道、角嘴街道、東興街道、富民街道、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