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濱,在綏東設治局改設縣制時,以其縣城東部的綏東江岸舊綏濱埠,命名綏濱縣。因其地處邊境,又瀕松花江,乃取“綏靖”(安撫)和“濱江”之意。隋唐屬黑水靺鞨部,后歸黑水都督府,遼屬女真五國部的“奧里米部”,金屬胡里改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為黑龍江副都統轄區。清末,1910年(清宣統二年),經湯原縣知縣奏請批準,在高家屯(今綏濱縣臨江村)設分防巡檢。中華民國成立后,1912年7月,劃歸蘿北廳設治局管轄,1913年末改為高家屯警察事務所。翌年7月1日,改設蘿北縣高家屯佐治局。因高家屯以姓名屯,“似欠雅馴”,1914年10月9日,奉令改為綏東城縣佐。
1917年3月30日,根據黑河道尹的呈請,黑龍江省長公署批準,以綏東縣佐所轄區域設置綏東設治局,隸屬黑龍江省黑河道。同年4月13日,北京政府內務部正式照準。1926年9月,將設治局移至敖來密屯(今綏濱鎮西敖來村),1927年于敖來村東一千米處始放新街基(今綏濱鎮),并將設治局遷駐新建局署。1929年1月9日,黑龍江省長公署核準,將綏東設治局升改綏東縣。因與熱河省綏東縣重名,省長公署又于1月23日發布訓令,決定將綏東縣改為綏濱縣,直隸黑龍江省管轄。為三等縣,全縣總人口2.57萬人。東北淪陷后,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劃歸合江省管轄。1949年5月,撤銷合江省,改隸松江省。同年6月23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準,撤銷綏濱縣,并入富錦縣。60年代初,為了加強邊境地區的工作和對農業生產的領導,1963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準,恢復綏濱縣,以富錦縣松花江以北的綏濱地區為綏濱縣的行政區域,縣址設于綏濱鎮,隸屬合江專區。1964年2月11日,省人民委員會下發通知,籌備設立綏濱縣,同年3月兩縣正式分開。1985年1月,正式撤銷合江地區,劃歸佳木斯市領導。1987年11月6日,國務院批準,劃歸鶴崗市領導。
1992年末,綏濱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北緣。北以黑龍江與俄羅斯分界,南瀕松花江與富錦市、樺川縣一水相連,西與蘿北縣接壤,東隔松花江與同江市相望。全縣總面積3335平方千米。總人口17.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萬人;滿、蒙古、回、朝鮮、赫哲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轄3鎮、9鄉?h政府駐地綏濱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綏濱縣總人口176086人,其中:綏濱鎮32964人,綏東鎮16048人,忠仁鎮17730人,連生鄉12465人,北崗鄉10939人,富強鄉5018人,北山鄉4888人,福興鄉4321人,新富鄉3502人,大同鄉8586人,中興鄉2374人,二九○農場25530人,綏濱農場19183人,普陽農場124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