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鎮位于鳳陽縣中部偏北。是鳳陽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約15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10.8平方千米。總人口1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萬人,居民人口5.2萬人。轄30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京滬鐵路以及307、310、101省道穿境。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明皇陵。古跡還有明代北左甲第門遺址、鼓樓、龍興寺等。
[沿革]1958年屬飄揚公社,1972年析建府城鎮。1997年,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樓東、樓西、樓南、回民、府東、府西、府北7個居委會及南門、蔬菜、大王府、潘家灣、大通橋、棟樹崗、五里廟、彭家崗、教場、鳳北、四灣11個村委會。2007年,城西鄉、門臺子鎮、府城鎮整建制和臨淮鎮的山后街村、夫子郢村合并,設立新的府城鎮,人口由原來的6.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4.8萬人)增加到13.3萬人。
[2006年代碼]341126100(15個社區、10個行政村):~001九華山居委會 ~002西門居委會 ~003府西居委會 ~004府北居委會 ~005機關居委會 ~006文昌居委會 ~007府東居委會 ~008十八橋居委會 ~009回民居委會 ~010樓西居委會 ~011南火巷居委會 ~012樓東居委會 ~013樓南居委會 ~014北長勝居委會 ~015南長勝居委會 ~200南門村 ~201鳳北村 ~202四灣村 ~203教場村 ~204五里廟村 ~205彭家崗村 ~206楝樹崗村 ~207大通橋村 ~208潘家灣村 ~209大王府村 ~209大王府村
附:門臺子鎮位于鳳陽縣北部,距縣城3千米,西鄰蚌埠市郊。面積68平方千米,其中城鎮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約2004年),其中農業人3.2萬人。[沿革]1950年設門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門臺子鎮。1992年撤區并鄉時,顧臺鄉并入門臺鎮。1997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街道居委會及門臺、陳咀、蒲北、黃莊、大青郢、小青郢、永安、王樓、河灘、顧臺、十里程、申臺、柳東、柳西、柳圩15個村委會。1999年10月被省政府和省體改委批準為全省200個“中心鎮”和綜合改革試點鎮,2005年5月20日被國家建設部、發改委等六部委批準為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2006年代碼]341126102(1個社區、15個行政村):~001門臺街道居委會 ~200柳西村 ~201柳圩村 ~202柳東村 ~203申臺村 ~204顧臺村 ~205十里程村 ~206王樓村 ~207夾河灘村 ~208蒲北村 ~209黃莊村 ~210小青郢村 ~211大青郢村 ~212永安村 ~213陳咀村 ~214門臺村 ~400鳳陽縣門臺工業園 ~401方邱湖農場
附:城西鄉位于鳳陽縣中部偏北,縣城周圍,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約2004年),轄22個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沿革]1949年設城西鄉,1961年成立公社,1970年改鄉。距縣城2千米。1997年,面積86.5平方千米,人口3.3萬,轄縣城、西門、蔡莊、金董、鐘樓、廟山、張老莊、二十營、徐董、前進、北墻、墻西、圩山、橋南、橋北、齊澗、岳林、甄崗、崗東、崗休、崗南、衛前22個村委會。[2006年代碼]341126203(22個行政村):~200張老莊村 ~201徐董村 ~202北墻村 ~203前進村 ~204廿郢村 ~205蔡莊村 ~206廟山村 ~207鐘樓村 ~208金董村 ~209墻西村 ~210縣城村 ~211圩山村 ~212西門村 ~213橋北村 ~214橋南村 ~215齊澗村 ~216甄崗村 ~217岳林村 ~218崗東村 ~219崗集村 ~220崗南村 ~221衛前村 ~400鳳陽縣農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