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整理中)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撤銷衡陽、郴州、零陵3專區,設立湘南行政區(地級)。衡陽專區的茶陵縣、攸縣劃歸湘潭專區,其余26個縣劃歸湘南行政區(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準)
★撤銷益陽專區,所屬的寧鄉縣劃歸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市及益陽、漢壽、沅江、安化、桃江5縣劃歸常德專區(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準)
★撤銷湘西行政區及其所轄的會同、沅陵、永順3專區,設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芷江專區。湘西苗族自治區轄乾城、鳳凰、保靖、永綏、古丈、永順、大庸、龍山、桑植10縣。芷江專區轄洪江市及芷江、黔陽、溆浦、綏寧、通道、靖縣、會同、晃縣、懷化、麻陽、辰溪、沅陵12縣(中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9月2日批準)
★芷江專區更名為黔陽專區(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準)
★長沙專區更名為湘潭專區(湖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9月24日報告備案)
★黔陽專區駐地由芷江縣遷至黔陽縣安江鎮(中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11月19日批準)
★衡陽市降格為縣級市,劃歸湘南行政區(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準)
★設立雙峰縣,以湘鄉縣第三、六、七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永豐鎮(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桃江縣,以益陽縣的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區為其行政區域(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祁東縣,以祁陽縣的第五、六、七、八、九、十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洪橋鎮(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洞口縣,以武岡縣的第八、九、十、十一區全部和第三區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衡南縣,以衡陽縣的第一區的4個鄉、第二區的5個鄉、第三區的6個鄉、第四區的4個鄉、第九區的5個鄉為其行政區域(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邵東縣,以邵陽縣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區的全部,和第一、七、十四區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兩市鎮(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藍田縣,以安化縣的第三、四區的全部及第二區部分地區;邵陽縣第十六區部分地區;湘鄉縣第九、十區;新化縣第七區的3個鄉為其行政區域,駐藍田鎮(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設立新邵縣,以邵陽縣的第一、二、三、十五區全部和第十四、十六區各一部分地區;新化縣第八、九區全部及第四區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釀溪鎮(政務院1952年2月16日批準)
★撤銷津市市,并入灃縣(中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9月2日批準)
★撤銷南岳特區,并入衡山縣(中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12月27日批準)
★撤銷錫鐵山特區,并入新化縣(湖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8月24日報告備案)
★藍田縣更名為漣源縣(湖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7月15日報告備案)
★安化縣駐地由城關鎮遷至東坪鎮(湖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3月5日批準)
★灃縣駐地由城關鎮遷至津市鎮(湖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9月24日批準)
★衡陽縣駐地由衡陽市區遷至西渡鎮(衡陽專員公署1952年8月13日報告備案)
★邵陽縣駐地由邵陽市區遷至塘渡口(1952年2月26日)
★望城縣駐地由望城坡遷至高塘嶺(1952年3月)
★湖北省蒲圻縣的下萬垸劃歸湖南省湘陰縣;湖南省湘陰縣的新運洲劃歸湖北省蒲圻縣(中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6月17日批準)
★湖南省道縣第四區的白嶺、分水、文字界、壩頭、石視坪、官充嶺等地區劃歸廣西省全縣東山區
★湖南省零陵縣的灣夫鄉、豹子嶺和三家共233戶瑤族劃歸廣西省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