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元和郡縣志》:《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另據《通典》:軫旁有小星名長沙,應其地而名。其地在周曰星沙,以天文名也。越世家,犨龐長沙。
今長沙縣域,春秋晚期屬楚國黔中。秦屬長沙郡,其附廓之縣名湘,亦稱湘縣。漢改湘縣為臨湘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廢臨湘置長沙縣,為長沙縣名之始。宋元符元年(1098年)劃長沙縣5個鄉、湘潭縣2個鄉置善化縣,與長沙縣同城而治。民國元年(1912年),善化縣并入長沙縣。民國22年(1933年)設立長沙市,市、縣分治。1949年7月25日,長沙縣人民政府在金井易家祠堂成立;8月,遷榔梨市梨江學校(園通寺);1950年3月,遷長沙市北區(開福區)潘家坪。
1950年設置長沙市郊區辦事處,領導長沙市外四區。1951年5月劃出縣境內湘江以西及東部部分地區置望城縣。長沙縣先后隸屬長沙和湘潭專區。1959年3月,望城縣和長沙市郊區并入長沙縣,劃出縣內的龍頭鋪公社入株洲縣,長沙縣改隸長沙市。1962年元月恢復長沙市郊區。1977年12月復置望城縣,同時將長沙縣所轄的大托、洞井、黎托、望岳4個公社劃入長沙市郊區管轄,全縣轄9區41個公社1個鎮。
1984年5月,撤銷公社,建立鄉鎮,全縣轄9區、1個區級鎮,40個鄉。1995年5月撤區并鄉建鎮,全縣撤9個區,將41個鄉鎮合并為14個鎮、7個鄉。1996年4月2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29號)將長沙縣的撈刀河鎮(含原沙坪鄉)劃歸長沙市開福區管轄(7月實施)。1996年1月30日,長沙縣政府遷至星沙鎮(2月15日民政部民行批[1996]20號文件批復同意長沙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長沙市市區遷至該縣星沙鎮)。1997年,撤銷廣福鄉、北山鄉,設立青山鋪鎮、北山鎮。至此,長沙縣轄15個鎮、5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長沙縣常住總人口774707人,其中:星沙鎮81689人,暮云鎮48732人,黃興鎮43892人,榔梨鎮30279人,江背鎮53997人,黃花鎮74219人,春華鎮41639人,果園鎮22101人,路口鎮26959人,高橋鎮28970人,金井鎮40425人,福臨鎮27215人,青山鋪鎮18244人,安沙鎮48555人,北山鎮49650人,跳馬鄉55224人,干杉鄉22097人,雙江鄉19093人,白沙鄉17900人,開慧鄉19553人,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4274人。
2002年,撤銷雙江鄉,設立雙江鎮。調整后,長沙縣轄16個鎮、4個鄉:星沙鎮、暮云鎮、黃興鎮、榔梨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雙江鎮、跳馬鄉、干杉鄉、白沙鄉、開慧鄉?h政府駐星沙鎮。
2004年9月,全縣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有的494個行政村合并成238個行政村,38個居委會調整為36個社區居委會。行政村減少256個,撤并幅度達51.8%。行政村的平均面積由原來的3.5平方千米擴大到7.3平方千米,村平均人口由原來的1295人增加到2687人。
2008年,湖南省民政廳批準(湘民行發[2008] 8號):將長沙縣榔梨鎮韶光社區居委會劃歸芙蓉區東岸鄉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芙蓉區東岸鄉和長沙縣榔梨鎮的行政區域面積、人口、所轄社區居委會個數,相應增加和核減0.178平方千米(267.63畝)、0.19萬人、1個社區居委會,人民政府駐地均不變。
2009年,湖南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09]10號)批準長沙縣撤銷星沙鎮,設立星沙、湘龍、泉塘3個街道。新設星沙街道范圍為京珠高速以東、長永高速以北區域,總面積24.53平方千米,總人口9.3萬人,轄12個社區、2個建制村,辦事處機關駐開元東路3號(原星沙鎮政府駐地);新設湘龍街道范圍為京珠高速以西區域,總面積22.63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轄5個社區、3個建制村,辦事處機關駐瀟湘路A24棟;新設泉塘街道范圍為京珠高速以東、長永高速以南區域,總面積20.84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轄6個社區、2個建制村,辦事處駐東六路泉塘安置區E區12棟。行政區劃調整后,長沙縣轄3個街道、15個鎮、4個鄉。(是否是2011年才正式實施?待查)
2011年,撤銷開慧鄉、跳馬鄉,設立開慧鎮、跳馬鎮。2011年末,長沙縣轄3個街道、17個鎮、2個鄉: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龍街道、暮云鎮、黃興鎮、榔梨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雙江鎮、開慧鎮、跳馬鎮、干杉鄉、白沙鄉。縣政府駐星沙街道開元路19號。
2012年,撤銷白沙鄉、干杉鄉,設立白沙鎮、干杉鎮;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2]2號)批復同意撤銷榔梨鎮,設立榔梨街道。榔梨街道轄3個社區、5個行政村,總面積47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辦事處機關駐橫街(原榔梨鎮政府駐地)。12月26日,長龍街道掛牌成立,其行政區劃范圍包括原黃花鎮茶塘村、長龍村、湘峰村三個整村和華湘村在長永高速以北的區域。2012年末,長沙縣轄5個街道、18個鎮: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龍街道、榔梨街道、長龍街道、暮云鎮、黃興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雙江鎮、開慧鎮、跳馬鎮、白沙鎮、干杉鎮。
2013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3]19號)批復同意撤銷暮云鎮,以原暮云鎮行政區域為基礎分設暮云、南托2個街道。暮云街道的管轄范圍為:原暮云鎮高云、蓮華、許興、暮云新4個建制村和暮云、云塘、華月湖3個社區以及西湖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東的部分區域、南塘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東的部分區域。總面積34.6平方公里,總人口8.5萬人,辦事處駐南湖大道199號。南托街道的管轄范圍為:原暮云鎮沿江、北塘、牛角塘、三興、興馬5個建制村和南托嶺社區以及南塘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西部分區域、西湖建制村在芙蓉南路以西部分區域?偯娣e29.47平方公里,總人口6.1萬人,辦事處駐南湖大道108號(原暮云鎮人民政府駐地)。調整后,全縣轄7個街道、17個鎮: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龍街道、榔梨街道、長龍街道、暮云街道、南托街道、黃興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雙江鎮、開慧鎮、跳馬鎮、白沙鎮、干杉鎮。
2015年,湖南省民政廳批復同意:將長沙縣跳馬鎮調入到長沙市雨花區(湘民行發[2015]1號),將長沙縣暮云街道、南托街道調入到長沙市天心區(湘民行發[2015]2號)。1月14日,長沙市政府下發通知,兩鎮正式劃入長沙市區(相關行政區劃交接掛牌儀式于當天舉行)。這次調整涉及區域面積為247.1平方千米,人口20.74萬人。調整后,長沙縣轄星沙、湘龍、泉塘、榔梨、長龍5個街道,江背、黃興、黃花、春華、路口、高橋、金井、福臨、安沙、果園、北山、青山鋪、雙江、開慧、干杉、白沙16個鎮?偯娣e1749.9平方千米,總人口65.1萬人?h政府駐地不變(星沙街道)。
(注:“榔”字實際替代“㮾”,讀音為l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