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一帶,清代,屬布特哈游牧地,清末添設民官,歸訥河直隸廳管轄。1915年(民國四年)3月18日,黑龍江巡按使公署“飭開”,于訥河縣屬三站地方設置克山設治局,隸屬龍江道管轄。設治員薛翹如于3月19日在省城啟用關防,衙署初設二克山(因治所附近有雙山對峙,俗稱“克爾克圖山”),因山得名。同年8月2日批準,改設克山縣,列三等縣,后將縣署移駐三站(亦稱察霍鎮,今克山縣城)【克山縣原境內有座突兀聳立的死火山,其形狀如城闕,稱二克山(現在克東縣城北),縣名來源于此】。
1929年2月,裁撤龍江道,改由省直轄。同年3月,由二等縣升為一等縣;11月,將二克山一帶劃出設置克東設治局。東北淪陷后,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黑龍江省管轄。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市、縣等級,克山縣為丙等縣。1954年8月,松江、黑龍江兩省合并后,由省直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一度撤銷時,曾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85年1月,嫩江地區正式撤銷,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
1992年末,克山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西,小興安嶺西麓,松嫩平原北緣?h境東靠克東縣,南與拜泉縣、依安縣毗連,西和西北與訥河市接壤,東北與德都縣為鄰。全境南北長最大距離79.9千米,東西寬最大距離67.7千米,總面積3186平方千米?側丝47.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萬人;滿、蒙古、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轄17個鄉鎮。縣政府駐地克山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1996年,克山縣轄6個鎮、11個鄉:克山鎮、古城鎮、西河鎮、西城鎮、北聯鎮、北興鎮、河南鄉、雙河鄉、濱河鄉、河北鄉、古北鄉、酉聯鄉、發展鄉、西建鄉、涌泉鄉、向華鄉、曙光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克山縣總人口450687人,其中:克山鎮81901人,古城鎮29216人,西河鎮24570人,西城鎮25033人,北聯鎮21689人,北興鎮26370人,河南鄉26287人,雙河鄉14984人,濱河鄉15921人,河北鄉25966人,古北鄉21863人,西聯鄉22273人,發展鄉21562人,西建鄉19228人,向華鄉14018人,涌泉鄉15906人,曙光鄉20877人,克山農場23023人。
2003年,撤銷涌泉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向華鄉管轄,鄉政府駐慶功村(黑民區[2003]108號)?松娇h現轄6個鎮、9個鄉:克山鎮、北興鎮、西城鎮、古城鎮、北聯鎮、西河鎮、河南鄉、雙河鄉、河北鄉、古北鄉、西聯鄉、發展鄉、西建鄉、向華鄉、曙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