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雙城鎮位于雙城市中部略偏東南,北緯45°21′、東經126°18′。是市政府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京哈鐵路、102國道穿境而過。承旭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因鎮東南30千米地方有金代遺址布達寨和達河寨二城(俗稱雙城子,今五常境)得名雙城堡。嘉慶十九年(1814年),清政府決定于此屯田,設委協領衙門,管理旗務。初稱前屯、中屯,繼稱雙城堡。咸豐元年(1851年),改設副都統銜總管署,光緒八年(1869年),增設理事撫民通判署。宣統元年(1909年)的雙城府,民國2年(1913年)的縣公署,偽滿縣公署,均設于此。清末民國時期雙城堡為一區;日偽時期為雙城街。1946年解放后成立第一區人民政府,同年改為城關區,1956年為雙城鎮,1958年改雙城鎮公社;1984年改雙城鎮。
1985年,東為幸福、聯興鄉環繞,南與朝陽鄉相接,西與同心、樂群鄉為鄰,北連公正鄉,全鎮面積49.9平方千米,30935戶,其中非農業戶27989戶,總人口111270人,轄治國(駐和平大街)、團結(駐和平大街)、民主(駐暢通胡同)、新民(駐平行胡同)、富強(駐和平大街)、隆化(駐解放街)、昌盛(駐進步大街)、文明(駐參軍胡同)、和平(駐先進街)、奮斗(駐馬路街)、車站(駐火磨街)、工農(駐鐵道北側)12個街道辦事處,41個居委會,黎明、永和、承旭、承恩、永治(雙廟子)、東嶺(歡喜嶺)、萬家(萬家窩堡)、建工(那家窩堡、新民屯)、建華(高家窩堡)、建城(新立屯)、慶利(崗子玉)、十里崗(十里崗子、常家窩堡、沈家窩堡)12個村委會。
1996年,面積127.9平方千米,人口15.7萬人,轄黎明、承旭、永治、建城、承恩、永和、東嶺、慶利、萬家、建工、沈家、建華、富鄉、新榮、誠順、誠祥、長生、長勇、長產、中興、慶安、光躍、光明、友聯、金星25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173226人。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30182100:
~075 112永治社區
~076 112承旭社區
~200 112永和村
~201 111承旭村
~202 112承恩村
~203 220萬家村
~204 220建功村
~205 220建城村
~206 220誠詳村
~207 220誠順村
~208 220長生村
~209 112長勇村
~210 220長產村
~211 220中興村
~212 220光明村
~213 220金星村
~214 220富鄉村
~215 220友聯村
~216 112永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