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因境內古剎靜安寺而得名,境域成陸于晉唐之間。唐天寶十年(751年)屬華亭縣高昌鄉。元明清時隸屬上?h高昌鄉。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境域大部【65%,靜安寺(向北劃一直線至小沙渡)以東地區】劃入公共租界西區;1914年(民國3年)境域南部1/10土地【長浜路(延安中路)、徐家匯路(華山路)以南地區】劃入法租界;其余地域(25%)均屬上?h法華鄉(區)。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境內華界,境內租界部分為特別區。1943年8月,汪偽政府“收回”租界,境域分隸第一區(原公共租界部分)、第八區(原法租界部分)和滬西區(原華界部分)。
1945年12月按原警區設32個行政區,境內分屬第十區(靜安區)、第十一區(新成區)、第十二區(江寧區)。解放初,境域分屬靜安區(1949年5月30日,市軍管會接管靜安區,一度將區名改為靜安寺區;1950年6月28日復改稱靜安區)、新成區、江寧區。1956年2月,靜安區建制撤銷,以富民路、常德路為界,東境劃歸新成區,西境并入長寧區。1960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1959年12月3日決定),撤銷新成、江寧區建制,將新成區成都北路以西部分、江寧區全部、長寧區鎮寧路以東部分合并重建靜安區,全區劃分為14個街道。
1961年12月18日,將14個街道調整為8個。1964年9月調整為10個街道。1994年10月,華山路與愚園路、萬航渡路與余姚路、康定路與江寧路、武定路與張家宅、威海路與延安中路街道分別合并為靜安寺、曹家渡、江寧路、石門二路、南京西路等五個街道。1996年,靜安區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約41萬人。轄5個街道:靜安寺街道、江寧路街道、石門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曹家渡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靜安區總人口305329人。其中:靜安寺街道43470人、曹家渡街道63375人、江寧路街道79302人、石門二路街道61558人、南京西路街道57624人。
2002年末,靜安區轄5個街道,84個居委會。2003年末,靜安區轄5個街道,84個居委會,人口32.07萬人。2004年9月30日,靜安區轄5個街道,85個居委會。2005年末,靜安區轄5個街道:江寧路街道、靜安寺街道、南京西路街道、曹家渡街道、石門二路街道,共有85個居委會。
2007年末,全區總面積7.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0.99萬人。轄5個街道:江寧路街道、石門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靜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共有74個社區。區政府駐江寧路街道常德路370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靜安區常住總人口246788人,其中:江寧路街道75272人,石門二路街道34288人,南京西路街道36544人,靜安寺街道29173人,曹家渡街道71511人。
2011年末,靜安區面積7.62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0.0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0.25萬戶30.23萬人,轄5個街道,73個居委會。www.
2012年末,靜安區面積7.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58萬人,其中外來人口6.07萬人。轄5個街道,73個居委會。全區戶籍人口30.10萬人,其中靜安寺街道39928人,曹家渡街道67503人,江寧路街道83418人,石門二路街道56354人,南京西路街道537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