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宜”為鎮江最早地名,是3000年前周康王封給宜侯的領地;春秋時期稱朱方,后曾用谷陽、丹徒、京口、潤州等名稱。北宋建鎮江府(1113年),始稱鎮江。辛亥革命后稱丹徒縣,1928年改為鎮江縣。1929年至1949年2月為江蘇省政府所在地(其中1937年至1945年鎮江淪陷期間,省政府遷往蘇北)。1949年4月23日鎮江解放。劃城區和近郊為鎮江市,劃四鄉為丹徒縣,均隸屬蘇南行政區鎮江專署。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設鎮江專區,同時撤銷常州專區,原所屬武進、溧陽、金壇3縣劃歸鎮江專區管轄。鎮江專區轄鎮江市和丹徒、揚中、丹陽、江寧、句容、溧水、武進、溧陽、金壇、高淳11個市縣,專署駐鎮江市。1954年,鎮江市改為省轄市。
1956年,武進縣(駐常州市)劃歸蘇州專區,原屬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入鎮江專區;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后復劃回鎮江專區;原屬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入鎮江專區,后復劃回揚州專區。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轄2市9縣,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署領導;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撤銷丹徒縣,并入鎮江市;原屬蘇州專區的武進縣劃入常州專區。
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轄鎮江、常州2市及武進、揚中、丹陽、金壇、溧陽、宜興、高淳、溧水、句容9縣。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恢復丹徒縣;原由南京市領導的江寧縣劃入鎮江專區。鎮江專區轄1市11縣。1970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專署駐鎮江市。轄鎮江市及丹徒、揚中、丹陽、武進、宜興、金壇、溧陽、江寧、句容、溧水、高淳1市11縣。1971年,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領導。
1983年3月,鎮江地區的丹徒、丹陽、句容、揚中縣劃歸鎮江市(省轄市)領導。鎮江市改由省直轄。市區設城區、郊區2個市轄區。鎮江市共轄4縣2區。6月9日,鎮江市區設金山區、北固區為縣級單位;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由市直接領導;撤銷原郊區建制,設立郊區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8月17日,撤銷金山區、北固區,以原區域設立城區;撤銷郊區辦事處,設置郊區,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
198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原城區更名為京口區,郊區更名為潤州區。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丹陽縣,改設丹陽市。1994年撤銷揚中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揚中市。1995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199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丹徒縣諫壁鄉,將其原轄區域劃歸京口區諫壁鎮管轄;將丹徒縣丁崗鎮的魏家墩、段家、巷崗、唐巷、厚角、郜家等6個村和大路鎮的勤廉、勤余2個村劃歸大港鎮管轄;將丹徒縣三山鄉的平山、秀山、大山3個村及丹徒縣茶場劃歸潤州區官塘橋鄉管轄;將潤州區官塘橋鄉的駙馬莊村、繆家甸村、蔣喬鎮的詐輸村及馬山村的大地巷村民小組劃歸丹徒縣西麓鄉管轄。
2001年,全市鄉鎮數由89個調整為67個,其中:鎮66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10個。 京口區將丹徒鎮、汝山鄉合并為丹徒鎮,鎮政府駐丹徒鎮。 潤州區將蔣喬鎮、韋崗鎮合并為蔣喬鎮,鎮政府駐蔣喬鎮;撤銷金江鄉,將其轄行政區域由和平路街道辦事處管理。 丹徒區將高資鎮、石馬鄉合并為高資鎮,鎮政府駐高資;將姚橋鎮、石橋鎮合并為姚橋鎮,鎮政府駐姚橋;將西麓鎮、三山鎮合并為谷陽鎮,鎮政府駐谷陽。 丹陽市將云陽鎮、大泊鎮、荊林鎮、前艾鎮合并為云陽鎮,鎮政府駐云陽;將埤城鎮、胡橋鎮合并為埤城鎮,鎮政府駐埤城;將后巷鎮、建山鎮合并為后巷鎮,鎮政府駐后巷;將珥陵鎮、云林鎮合并為珥陵鎮,鎮政府駐珥陵。 句容市將華陽鎮、石獅鎮合并為華陽鎮,鎮政府駐華陽;將下蜀鎮、亭子鄉合并為下蜀鎮,鎮政府駐下蜀;將二圣鎮、三岔鄉合并為二圣鎮,鎮政府駐二圣。將后白鎮、茅西鎮合并為后白鎮,鎮政府駐后白;將天王鎮、磨盤鄉合并為天王鎮,鎮政府駐天王。 揚中市將三茅鎮、豐裕鎮合并為三茅鎮,鎮政府駐三茅;將新壩鎮、聯合鎮合并為新壩鎮,鎮政府駐新壩;將興隆鎮、三躍鎮合并為興隆鎮,鎮政府駐興隆;將油坊鎮、長旺鎮合并為油坊鎮,鎮政府駐油坊;將八橋鎮、永勝鎮合并為八橋鎮,鎮政府駐八橋。 調整后,丹陽市轄23個鎮,丹徒縣轄14個鎮,句容市轄17個鎮,揚中市轄6個鎮,京口區轄2個鎮、1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潤州區轄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鎮江新區(1998年設立)代管1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3843平方千米,占全省3.74%。其中,市區333.3平方千米,丹徒縣749.75平方千米,丹陽市1043平方千米,句容市1385平方千米,揚中市332平方千米。
2004年末,全市轄12個街道、65個鎮、1個鄉。總面積3847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1082平方千米。全市戶籍人口267.21萬人,其中市轄區戶籍人口101.36萬人。 京口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人口34.77萬人;潤州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人口23.71萬人;鎮江新區代管2個街道、1個鄉鎮,人口6.77萬人;丹徒區轄14個鄉鎮,人口36.11萬人;丹陽市轄1個街道、23個鄉鎮,人口80.16萬人;句容市轄1個街道、16個鄉鎮,人口58.44萬人;揚中市轄6個鄉鎮,人口27.24萬人。
2005年,全市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由原來的66個鄉鎮、10個街道,調整為41個鎮10個街道,調減率為31%(其中鄉鎮調減率為38%)。調整后鄉鎮的平均面積由55.46平方千米增至89.27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3.23萬人增至5.21萬人。 丹徒區由14個鎮調整為7個鎮:保留世業鎮、高資鎮、谷陽鎮,撤銷江心鎮、高橋鎮,合并設立高橋鎮,鎮政府駐地為高橋鎮;撤銷黃墟鎮、辛豐鎮,合并設立辛豐鎮,鎮政府駐地辛豐鎮;撤銷榮炳鎮、寶堰鎮,合并設立寶堰鎮,鎮政府駐地寶堰鎮;撤銷上會鎮、上黨鎮,合并設立上黨鎮,鎮政府駐地為上黨鎮。調整后各鎮平均面積87.32平方千米,人口3.84萬人。此外,大路鎮、姚橋鎮、丁崗鎮劃歸京口區管轄,并委托鎮江新區管理。
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268.78萬人,其中市區總人口102.8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