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寰宇通志》:“葭縣,奉漢圁陰縣地。內有葭蘆川,宋即川為寨!北敝鼙6ǘ辏562年)于西北部設中鄉縣并兼為中鄉郡治。隋開皇元年(581年)因避文帝父諱,改名真鄉縣,三年郡廢。唐和五代屬銀州。北宋至道后廢縣,元豐五年(1082年)置葭蘆寨,以城西葭蘆川西岸葭蘆(蘆葦)叢生得名。元符二年(1099年)升為晉寧軍。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晉寧州,二十四年改葭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為葭縣,屬綏德州,十三年升為葭州,屬延安府。清屬榆林府。1913年罷州復設葭縣。1914年屬榆林道。1928年直屬省。1949年屬綏德分區。1950年屬綏德專區。1958年省入米脂縣,1961年復置。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名佳縣。1969年屬榆林地區。1999年屬榆林市。
1942年6月2日,陜甘寧邊區第21次會議決定,把德勝、界牌劃歸神府縣,開光劃歸榆林縣,其余10個鄉公所改為10個區公所,轄55個鄉。1945年8月,改轄10個區、56個鄉、2個鄉級市(螅蜊峪市、葭蘆市)。
1946年10月原榆林縣報恩鄉、金明鄉及安崖底一帶并入葭縣,新設毛谷區、興隆區、開光區。1947年6月,撤銷興隆區,轄地劃給響石、古木、毛谷等區;同年秋,毛谷區改為葭蘆區;同年秋冬,榆林縣常樂鄉、雙建鄉并入葭縣。1948年2月新設常樂區、雙建區。
1949年,全縣轄14個區、74個鄉、295個行政村、879個自然村。1950年將開光區劃歸神府縣,常樂區、雙建區劃歸榆林縣,葭縣轄11個區。1952年7月,將原11個區依次排列為第一至第十一區。1956年11月17日,原11個區改編為12個區,轄64個鄉,627個自然村;另設城關街政府,歸縣人民委員會直轄。
1958年9月7日,調整為6個區、32個鄉,城關街政府未變?渔倕^:駐地黑水坑,轄螅鎮鄉、峁上鄉、雷家溝鄉、康家港鄉、黑水坑鄉、樓底鄉。店鎮區:駐地店頭,轄三岔溝鄉、特牛溝鄉、木頭峪鄉、劉家溝鄉。烏鎮區:駐地烏鎮,轄申莊鄉、秦家坪鄉、拓家鄉、下高寨鄉、烏鎮鄉。金明寺區:駐地王石畔,轄金明寺鄉、朱官寨鄉、磨川鄉、中上鄉、官莊鄉。通鎮區:駐地通鎮,轄河川鄉、下何家坬鄉,大坬鄉、通鎮鄉。王家砭區:駐地王家砭村,轄打火店鄉、方塌鄉、高武溝鄉、白家鋪鄉、鄭家溝鄉?h直轄鄉:譚家坪鄉,駐地譚家坪村。
1958年10月,撤銷6個區,原32個鄉和城關街政府合并為17個鄉人民委員會;同月,開始試辦公社,政社合一后,改鄉人民委員會為人民公社。1959年,榆林縣安崖公社王寨大隊(100戶)劃歸王家砭公社管轄。1961年9月1日,復設葭縣,將8個公社劃為23個公社(除通鎮公社外,其他公社名稱均與駐地名稱相同)。
1962年10月增收3個區工委?渔倕^,駐地坑鎮,轄螅鎮、坑鎮、康家港、樓底(駐地樓底,后遷大佛寺,改為大佛寺公社)、店鎮5個公社。通鎮區,駐地高家塄,轄西山、通鎮(駐地高家塄)、朱家坬、劉國具、上高寨、王家砭、崖窯坬(駐地崖窯坬,1970年1月遷駐方塌,改為方塌公社)7個公社。金明寺區,駐地王石畔,轄興隆寺、官莊、朱官寨、金明寺4個公社。木頭峪、峪口、城關、神泉、烏鎮、下高寨、郭家圪(駐地郭家圪,后遷劉家山,改為劉家山公社)7個公社由縣直屬。
1965年12月29日撤銷區工委,仍設23個公社(除康家港公社遷至開花寺外,其他公社名稱、駐地均未變)。1980年,全縣轄23個公社、653個生產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