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é Yuán Shì,Heyuan Shi
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北鄰江西贛州。總面積15478平方千米。總人口334萬人(2004年),主要民族有漢族、畬族等。轄源城1個市轄區,東源、紫金、龍川、和平、連平5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源城區。
境內有新豐江水電站,湖中已建有國家森林公園、得綠寨、千島山莊等旅游勝地;龍川楓樹壩水電站。205國道、105國道、官(渡)汕(頭)、惠(州)五(華)干線貫穿南北西東;廣梅汕、京九鐵路在河源交匯。佗城,是南越王趙佗的發祥地,被列為省文化名鎮;越王井,有2000多年歷史,是趙佗駐軍取水所掘;正相塔,距今1200年歷史;龜峰塔,建于南宋紹興二年(1132)。
行政區劃簡表
行政區 | 面積(k㎡) | 人口(萬人) | 代碼 | 郵編 | 駐地 | 街道(個) | 鎮(個) | 鄉(個) |
源城區 | 365 | 29 | 441602 | 517000 | 上城街道 | 4 | 2 | |
紫金縣 | 3619 | 80 | 441621 | 517400 | 紫城鎮 | 20 | ||
龍川縣 | 3088 | 87 | 441622 | 517300 | 老隆鎮 | 25 | ||
連平縣 | 2025 | 38 | 441623 | 517100 | 元善鎮 | 13 | ||
和平縣 | 2311 | 48 | 441624 | 517200 | 陽明鎮 | 17 | ||
東源縣 | 4070 | 52 | 441625 | 517500 | 仙塘鎮 | 20 | 1(1) | |
合計 | 15478 | 334 | 441600 | 517001 | 源城區 | 4 | 97 | 1(1) |
1.面積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
2.人口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4年末戶籍人口
3.行政區劃合計數據:截至2007年底;“鄉”一欄統計包含民族鄉,括號()里為民族鄉統計數
歷史沿革
南齊置縣。因縣北有三河之源而得名。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河源市設立源城區、郊區,并將原惠陽地區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4縣劃歸河源市管轄。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209號)同意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人民政府駐仙塘鎮。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河源市總人口2266429人;源城區 227773人、紫金縣 502077人、龍川縣 586155人、連平縣 287382人、和平縣 350760人、東源縣 312282人。
2002年底,轄1個市轄區、5個縣,4個街道、112個鎮、1個民族鄉。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4個街道、97個鎮、1個民族鄉。截至2007年12月31日,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4個街道、97個鎮、1個民族鄉。
南齊置縣。因縣北有三河之源而得名。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河源市設立源城區、郊區,并將原惠陽地區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4縣劃歸河源市管轄。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209號)同意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人民政府駐仙塘鎮。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河源市總人口2266429人;源城區 227773人、紫金縣 502077人、龍川縣 586155人、連平縣 287382人、和平縣 350760人、東源縣 312282人。
2002年底,轄1個市轄區、5個縣,4個街道、112個鎮、1個民族鄉。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4個街道、97個鎮、1個民族鄉。截至2007年12月31日,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4個街道、97個鎮、1個民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