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嘉縣在上古、夏、商朝為寧邑,屬畿內地。周武王滅商后,將寧邑改名修武邑,屬鄘國,后屬衛(wèi)國。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修武改名南陽,屬晉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屬魏國。周郝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改南陽為修武。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始置修武縣,屬三川郡衛(wèi)州。
據《中州雜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春,漢武帝駕幸豫北,走到汲縣的新中鄉(xiāng)(今新鄉(xiāng)市西南6千米的張固城村),恰在這時,路博德派使者獻來南越國丞相呂嘉首至,武帝大喜,取擒獲呂嘉之義,改新中鄉(xiāng)為獲嘉,并置縣,屬河內郡。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獲嘉為侯國,境域仍名修武。三國、晉,復置獲嘉縣,先屬朝歌郡,后屬汲郡。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遷獲嘉縣治于新樂城(今新鄉(xiāng)市)。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共縣,移獲嘉縣治于共城(今輝縣市)。隋開皇四年(584年)廢修武郡,移獲嘉縣治于南修武地(今徐營鎮(zhèn)宣陽驛村),為獲嘉縣治今地之始,屬河內郡。開皇十六年(596年)于獲嘉縣置殷州。煬帝大業(yè)初年廢殷州,保留獲嘉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于獲嘉置殷州,轄獲嘉縣、修武、武陟、新鄉(xiāng)、共城五個縣。貞觀元年(627年)廢州留縣。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獲嘉縣城從宣陽驛村遷至今縣城,屬河北道懷州。宋朝天圣四年(1026年),獲嘉縣從屬懷州改屬衛(wèi)州,一直沿襲到金末。元、明、清、民國,獲嘉均屬衛(wèi)輝府。
1948年11月2日獲嘉縣城解放,屬華北人民政府太行行署四專區(qū)。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xiāng)專區(qū)。1952年平原省撤銷,歸河南省新鄉(xiāng)專區(qū)。1960年8月撤銷獲嘉縣并入新鄉(xiāng)市。1961年10月恢復獲嘉縣,屬新鄉(xiāng)地區(qū)。1986年2月撤銷新鄉(xiāng)專區(qū),獲嘉縣劃歸新鄉(xiāng)市管轄至今。
1996年?,獲嘉縣面積474.6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7個鎮(zhèn)、7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照鏡鎮(zhèn)、亢村鎮(zhèn)、中和鎮(zhèn)、徐營鎮(zhèn)、馮莊鎮(zhèn)、黃堤鎮(zhèn)、張巨鄉(xiāng)、大呈鄉(xiāng)、大新莊鄉(xiāng)、太山鄉(xiāng)、位莊鄉(xiāng)、史莊鄉(xiāng)、丁村鄉(xiāng)。縣政府駐城關鎮(zhèn)。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獲嘉縣總人口381227人,其中:城關鎮(zhèn)40254人、照境鎮(zhèn)33562人、黃堤鎮(zhèn)21851人、中和鎮(zhèn)26876人、徐營鎮(zhèn)31564人、馮莊鎮(zhèn)41860人、亢村鎮(zhèn)42372人、史莊鎮(zhèn)26093人、位莊鄉(xiāng)26482人、張巨鄉(xiāng)15840人、大呈鄉(xiāng)12814人、大新莊鄉(xiāng)24276人、太山鄉(xiāng)25702人、丁村鄉(xiāng)11681人。
2004年末,全縣轄城關、照鏡、史莊、黃堤、中和、徐營、亢村、馮莊8個鎮(zhèn)和位莊、張巨、大呈、大新莊、太山、丁村6個鄉(xiāng),215個行政村、3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85996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47357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2%。
2005年,獲嘉縣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調整:撤銷丁村鄉(xiāng),將其行政區(qū)域劃歸太山鄉(xiāng)管轄,太山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張巨鄉(xiāng),將其行政區(qū)域劃歸史莊鎮(zhèn)管轄,史莊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大呈鄉(xiāng),將其行政區(qū)域劃歸大新莊鄉(xiāng)管轄,大新莊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為北務村。調整后,獲嘉縣轄8個鎮(zhèn)、3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亢村鎮(zhèn)、中和鎮(zhèn)、照鏡鎮(zhèn)、黃堤鎮(zhèn)、徐營鎮(zhèn)、馮莊鎮(zhèn)、史莊鎮(zhèn);位莊鄉(xiāng)、大新莊鄉(xiāng)、太山鄉(xiāng)。
2012年8月31日,河南省民政廳(豫民行批[2012]23號)批復:經河南省政府批準,同意獲嘉縣將照鏡鎮(zhèn)的彥當、前李、后李、前寺、后寺5建制村和史莊鎮(zhèn)的岳莊、朱莊、北賀、前小屯、后小屯、馬莊6建制村劃歸城關鎮(zhèn)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