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置黎陽縣,東晉改設黎陽郡,東魏置黎州,北宋改浚州,明洪武年間始稱浚縣。浚指浚水,浚水是衛河和淇河合流處的古稱。衛淇合流處,由于兩河的沖激,流水浚深,故以“浚”為名。
1997年,浚縣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65.2萬,轄5個鎮、6個鄉:城關鎮、善堂鎮、小河鎮、大賚店鎮、新鎮鎮、城關鄉、王莊鄉、鉅橋鄉、白寺鄉、屯子鄉、衛賢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浚縣轄6個鎮、4個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656550人,其中:城關鎮43381人、善堂鎮93023人、屯子鎮75947人、鉅橋鎮40921人、新鎮鎮80226人、小河鎮70204人、城關鄉81870人、王莊鄉70018人、白寺鄉43080人、衛賢鄉57880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浚縣轄8個鎮、2個鄉:城關鎮、善堂鎮、小河鎮、新鎮鎮、屯子鎮、鉅橋鎮、黎陽鎮、衛賢鎮;王莊鄉、白寺鄉。
2008年9月1日,浚縣鉅橋鎮整建制正式劃歸鶴壁市淇濱區管轄。調整后,浚縣轄7個鎮、2個鄉:城關鎮、善堂鎮、屯子鎮、新鎮鎮、小河鎮、黎陽鎮、衛賢鎮、王莊鄉、白寺鄉。縣政府駐城關鎮黎明路。
2011年2月24日,河南省民政廳(豫民行批[2011]24號)批復,經河南省政府批準,撤銷浚縣城關鎮、黎陽鎮,設立黎陽、浚州、衛溪、伾山4個街道。調整后,浚縣轄4個街道、5個鎮、2個鄉:浚州街道、黎陽街道、衛溪街道、伾山街道、善堂鎮、屯子鎮、新鎮鎮、小河鎮、衛賢鎮、王莊鄉、白寺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