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區沿革】北宋末期南岸屬宋河北路清池縣,北岸屬遼南京道武清縣。元朝北岸屬寶坻縣,南岸屬河間府靜海縣。明永樂二年南岸屬河間府靜海縣,北岸依元制。清雍正九年海河以北屬寧河縣,以南屬天津縣。1922年設里公所,1930年設分公所,建國前夕設塘大市,1949年改塘大區,1952年更名塘沽區。
1996年,塘沽區面積859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63.7平方千米,人口約44.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1萬人。轄13個街道、1個鎮、7個鄉:新港街道、濱海街道、三槐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向陽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梁子街道、工人新村街道、東大沽街道、西大沽街道、渤海石油街道、北塘街道、新城鎮、中心橋鄉、驢駒河鄉、鄧善沽鄉、寧車沽鄉、中心莊鄉、河頭鄉、于莊子鄉。
1998年8月,撤銷鄧善沽鄉,并入新城鎮。2000年4月,撤銷東大沽街道、西大沽街道、驢駒河鄉,合并成立大沽街道。?年,撤銷中心橋鄉、中心莊鄉、河頭鄉、于莊子鄉,設立中心橋鎮、河頭鎮;撤銷寧車沽鄉,并入北塘街道;撤銷濱海街道,并入新港街道;撤銷大梁子街道,并入新村街道。至此,塘沽區轄10個街道(其中2個農業街道)、3個鎮:新港街道、大沽街道、新村街道、北塘街道、三槐路街道、渤海石油街道、新河街道、杭州道街道、向陽街道、解放路街道、新城鎮、中心橋鎮、河頭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塘沽區總人口552610人,其中:新村街道62853人、解放路街道26960人、三槐路街道43387人、新港街道57662人、向陽街道43479人、杭州道街道63852人、新河街道42498人、大沽街道47892人、北塘街道23938人、渤海石油街道33003人、新城鎮21629人、河頭鎮31931人、中心橋鎮26394人、開發區24985人、保稅區1323人、塘沽農場824人。
2001年末,塘沽區轄11個街道(其中3個農業街道)、1個鎮:新港街道、大沽街道、新村街道、三槐路街道、渤海石油街道、杭州道街道、向陽街道、解放路街道,新河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新城鎮
【漢沽區沿革】漢沽,古為鹽灶地。唐代為雍奴、武清縣轄地,契丹時屬香河縣(一說,漢屬雍奴縣,北魏改屬泉州縣,唐屬武清縣,五代屬香河縣)。金大定十二年(1172)屬寶坻縣。清雍正九年(1731)屬寧河縣,民國年間為寧河縣第五區。1949年3月設置漢沽特別行政區,因境內有漢沽莊得名。1949年8月,改屬天津專區,10月建漢沽鎮。1954年改為漢沽市,屬河北省。1958年改稱天津市漢沽區。1960年復為漢沽市,屬唐山市。1961年改屬唐山專區。1962年8月16日改屬天津市,復為天津市漢沽區。
1994年,漢沽區轄寨上、漢沽、河西二經路、三經路、天化、鹽場6個街道,大田、后沽、東尹、茶淀、營城5個農業鄉和雙橋、蔡家堡2個漁業鄉。1995年東尹鄉改建楊家泊鎮。
1996年,漢沽區面積441.5平方千米,人口約17.6萬人。轄6個街道、1個鎮、6個鄉:寨上街道、漢沽街道、河西二經路街道、河西三經路街道、漢沽鹽場街道、天津化工廠街道、楊家泊鎮、后沽鄉、大田莊鄉、茶淀鄉、營城鄉、雙橋子鄉、蔡家堡鄉。區政府駐寨上街。
?年,撤銷河西二經路街道、河西三經路街道,合并設立河西街道;撤銷大田莊鄉,設立大田鎮。調整后,漢沽區轄5個街道、2個鎮、5個鄉:河西街道、漢沽街道、寨上街道、天化街道、鹽場街道、大田鎮、楊家泊鎮、雙橋鄉、蔡家堡鄉、營城鄉、后沽鄉、茶淀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漢沽區總人口173723人,其中:漢沽街道18101人、寨上街道26749人、河西街道32835人、天化街道22130人、鹽場街道15342人、大田鎮9063人、楊家泊鎮15624人、后沽鄉13609人、茶淀鄉10394人、營城鄉3951人、雙橋子鄉4298人、蔡家堡鄉1627人。
2001年,撤銷茶淀鄉、后沽鄉,合并設立茶淀鎮;撤銷營城鄉、雙橋子鄉、蔡家堡鄉,合并設立營城鎮。鄉鎮區劃調后,漢沽區轄5個街道、4個鎮:漢沽街道、寨上街道、河西街道、天化街道、鹽場街道、大田鎮、楊家泊鎮、營城鎮、茶淀鎮。2003年末,漢沽區戶籍常駐人口167979人,其中城市人口122496人;人口密度為380人/平方千米,其中城區人口密度5696人/平方千米。
2007年12月,鹽場街道辦事處正式移交漢沽區政府管理【移交后,鹽場街道所屬的6個居委會將按行政區域劃歸三個街道辦事處,其中三岔門居委會劃歸寨上街道,金谷里一、金谷里二、文化街、河濱4個居委會劃歸漢沽街道,八仙里居委會劃歸河西街道】。2007年末,全區總人口18.9萬人,轄河西、漢沽、寨上、鹽場4個街道和大田、楊家泊、茶淀、營城4個鎮,44個居委會、56個行政村。
2009年,漢沽街道前坨里居委會與文化街居委會合并為前坨里居委會,原文化街居委會管轄坐落在其他居委會居民按屬地管理;河西街道八仙里南居委會與八仙里北居委會合并為八仙里居委會。2011年1月,漢沽區域內的社區居委會由原來的45個(實際運行42個)合并為26個。
【大港區沿革】1963年北大港區成立,1970年北大港區并入天津市南郊區,1979年成立大港區。
1996年,大港區面積962.7平方千米,人口約31萬人。轄5個街道、3個鎮、4個鄉:勝利街道、港北街道、板廠路街道、官港街道、千米橋街道、小王莊鎮、太平村鎮、中塘鎮、沙井子鄉、徐莊子鄉、趙連莊鄉、上古林鄉。區政府駐港北街道。
1998年9月,經天津市民政局批準,太平村鎮更名為太平鎮。2000年,港北街道、板廠街道合并設立迎賓街道;上古林鄉、官港街道、千米橋街道合并設立古林街道;新設海濱街道。調整后,大港區轄4個街道、3個鎮、3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港區總人口389664人,其中:迎賓街道50242人、勝利街道51401人、古林街道23567人、海濱街道150223人、太平鎮35874人、小王莊鎮7818人、中塘鎮24621人、沙井子鄉11364人、徐莊子鄉14779人、趙連莊鄉17895人、北大港農場1880人。
2001年8月22日,大港區街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開始實施,將農村3鎮3鄉調整合并為3鎮1街:撤銷趙連莊鄉,并入中塘鎮;撤銷徐莊子鄉,并入小王莊鎮;撤銷沙井子鄉,設立港西街道。調整后,大港區轄5個街道(其中有農業街道1個)、3個鎮:勝利街道、迎賓街道、海賓街道、古林街道,港西街道,中塘鎮、小王莊鎮、太平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