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用于地名是因河而生,始于明代。據《義縣志》載今清河為:“榼倫水,蒙古謂之翁格勒庫河(漢譯麝香河),俗謂之清河,即清水河簡稱”。“大清堡原名清河堡,在城東北五十里,……今名清河城。”明正統七年(1442年)建清河堡。弘歷十六年(1503年)改稱大清堡。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更名為清河城。
清崇德元年(1636年),公主在清河城建有府邸,時人稱王爺殿,后俗稱為王爺店。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王爺店地區建邊門,始稱清河邊門,簡稱清河門,屬義州(今義縣)。1983年2月21日,遼寧省政府批準同意設立阜新市清河門區,以郊區的清河門鎮和艾友街道辦事處為其行政區域。
1996年,清河門區面積98.5平方千米,人口8萬人。轄4個街道、2個鄉:新北街道、六臺街道、艾友街道、清河街道、烏龍壩鄉、河西鄉。區政府駐清河大街。
1997年,撤銷河西鄉,設立河西鎮(遼政[1997]27號);撤銷烏龍壩鄉,設立烏龍壩鎮(遼政[1997]158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清河門區常住總人口72323人,其中:清河街道18792人,六臺街道10788人,艾友街道10684人,新北街道3357人,河西鎮15881人,烏龍坎鎮12821人。
2002年6月,清河門區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約7.77萬人。轄4個街道、2個鎮,12個社區、17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清河大街1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清河門區常住總人口60751人,其中:清河街道20327人,六臺街道6069人,艾友街道5233人,新北街道4641人,河西鎮14680人,烏龍壩鎮98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