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一名出現較晚。《新疆識略》作洛普。洛浦的含義,據《新疆圖志》建置四所注,洛浦一名來自“多樂普”,當地人稱洛浦作“多樂普”,意為肩胛骨。另一說,洛浦即羅布。民國年間,駐和田陸軍整編騎兵第四旅參謀部編印的《洛浦縣兵地要志》中稱,18、19世紀由于羅布泊湖水逐年減少,并發生大瘟疫,使居民大量外逃,其中部分居民沿和田河遷來洛浦定居,當地人稱羅布人莊,取羅布泊的諧音為“洛浦”,地名由此演變而來,此后就把羅布泊人遷徙定居的村莊稱洛浦莊,洛浦地名沿用至今。此外,一說為印度語“項禮者”,一說系古伊朗語“白色”之意。尚有待進一步考證。
漢代屬扌于彌國、于闐國地。魏晉后屬于闐。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屬和闐辦事大臣管轄。光緒九年(1883年)隸屬和闐直隸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8月),析和闐東境玉河以東十五莊,于闐西境乙根蘭桿以西二十三莊置洛浦縣(《新疆圖志·建置一》),仍屬和闐直隸州,下設三普拉、阿提良、塔瓦克等三明(大莊)。1920年屬和闐道,后屬和闐行政區。1943年屬和闐督察專區。1950年屬和闐專區,1977年屬和田地區。
1984年12月經自治區政府民政廳批準,撤銷洛浦縣各公社、大隊、小隊,建立鄉鎮、村組。1996年,洛浦縣轄2個鎮、8個鄉:洛浦鎮、玉龍喀什鎮、吉亞鄉、布亞鄉、納瓦鄉、山普魯鄉、恰爾巴格鄉、杭桂鄉、多魯鄉、拜什托格拉克鄉。縣政府駐洛浦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洛浦縣常住總人口235716人,其中:洛浦鎮32626人、玉龍喀什鎮18955人、吉亞鄉17946人、布雅鄉25530人、山普魯鄉24496人、恰爾巴格鄉34996人、杭桂鄉35075人、多魯鄉26903人、納瓦鄉11100人、拜什托格拉克鄉5279人、阿其克管理區1464人、縣良種場1346人。
2003年,全縣總面積14314平方千米,總人口241821人。轄2鎮8鄉:洛浦鎮、玉龍喀什鎮、吉亞鄉、布亞鄉、納瓦鄉、拜什托格拉克鄉、山普魯鄉、恰爾巴格鄉、杭桂鄉、多魯鄉。縣政府駐洛浦鎮。
2006年,將洛浦縣吉亞鄉、玉龍喀什鎮劃歸和田市管轄。2008年末,洛浦縣總人口62097戶235785人,其中維吾爾族占98%,漢族占1.9%。轄1個鎮、7個鄉,一個直屬管理區,一個街道辦事處,即洛浦鎮、布亞鄉、山普魯鄉、恰爾巴格鄉、杭桂鄉、多魯鄉、納瓦鄉、拜什托格拉克鄉,城區街道、阿其克管理區。共有208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894個村民小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洛浦縣常住總人口232916人,其中:城區街道19649人,洛浦鎮18127人,布牙鄉30257人,山普拉鄉29509人,恰爾巴格鄉41710人,杭桂鄉40496人,多魯鄉32399人,納瓦鄉12961人,拜什托拉格鄉6119人,阿其克管理區1486人,良種場203人。
2010年5月25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0]98號)同意設立阿其克鄉(前身為阿其克管理區)。2014年10月21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4]192號)同意撤銷山普魯鄉,設立山普魯鎮。調整后,全縣轄2個鎮、7個鄉:洛浦鎮、山普魯鎮、布亞鄉、恰爾巴格鄉、杭桂鄉、多魯鄉、納瓦鄉、拜什托格拉克鄉、阿其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