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舊稱寶浪蘇木。縣因臨博斯騰湖而得名。“博斯騰”蒙古語為站立的意思,有三山屹立在湖中而得名。維吾爾語稱“巴格拉什”。
歷史上均屬焉耆。17世紀中葉從伏爾加河流域東歸回國的蒙古族和碩特部落逐水草游牧于開都河下游及博斯騰湖湖濱地帶。1941年遷住烏什塔拉,1946年屬和碩縣,此后一直隸屬和碩縣管轄。1970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博湖縣,以和碩縣的躍進公社、光明公社,以及焉耆回族自治縣五號渠公社的3個生產隊為其行政區域,駐地為包拉蘇木,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1971年4月正式設縣。
1996年,博湖縣轄1個鎮、6個鄉:博湖鎮、塔溫覺肯鄉、本布圖鄉、烏蘭再格森鄉、查干諾爾鄉、才坎諾爾鄉、博斯騰湖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博湖縣常住總人口53528人,其中:博湖鎮12531人、塔溫覺肯鄉7640人、本布圖鄉9354人、烏蘭再格森鄉3062人、才坎諾爾鄉7271人、查干諾爾鄉7286人、博斯騰湖鄉922人、兵團25團虛擬鄉5462人。
2003年,博湖縣總面積3596.79平方千米,總人口56715人。轄2個鎮、5個鄉:博湖鎮、本布圖鎮、塔溫覺肯鄉、烏蘭再格森鄉、才坎諾爾鄉、查干諾爾鄉、博斯騰湖鄉。境內有:二十五團場。縣人民政府駐博湖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博湖縣常住總人口54788人,其中:博湖鎮13057人,本布圖鎮9408人,塔溫覺肯鄉7357人,烏蘭再格森鄉2847人,才坎諾爾鄉6166人,查干諾爾鄉8933人,博斯騰湖鄉1857人,兵團二十五團51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