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為西堡隴、安、沙3個土司轄地。清康熙五年(1666)廢土司為土舍,雍正九年(1731)置郎岱廳,乾隆十九年(1754)于今特區北部置羊場巡檢。1913年置郎岱縣、羊場分縣,1936年羊場分縣劃入郎岱縣。1960年縣治遷駐六枝區下云盤,改置六枝市。1962年撤市改縣,以境內六枝(少數民族社會組織)命名。1966年析六枝店子等公社設六枝特區。1970年縣、特區合并置六枝特區。
1996年,六枝特區轄5鎮14鄉(含9個民族鄉):平寨鎮、木崗鎮、大用鎮、巖腳鎮、郎岱鎮、龍場鄉、折溪彝族鄉、隴腳布依族鄉、梭嘎苗族彝族鄉、墮卻鄉、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鄉、落別布依族彝族鄉、牛場苗族彝族鄉、毛口布依族苗族鄉、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鄉、灑志彝族布依族苗族鄉、新場鄉、新華鄉、新窯鄉。特區政府駐平寨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六枝特區總人口541762人,其中:平寨鎮120457人,郎岱鎮30881人,巖腳鎮47330人,木崗鎮20716人,大用鎮22902人,新窯鄉34278人,龍場鄉31487人,新華鄉21010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16068人,牛場苗族彝族鄉19380人,新場鄉30037人,墮卻鄉22864人,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鄉12349人,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鄉35765人,毛口布依族苗族鄉9512人,灑志彝唉布依族苗族鄉14090人,隴腳布依族鄉9861人,折溪彝族鄉12859人,落別布依族彝族鄉29916人。
2003年末,六枝特區總人口63.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9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38萬人。轄5個鎮、14個鄉(其中9個民族鄉),394個村委會、17個社區。
2007年末,六枝特區總面積1792平方千米,總人口65.2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9.91萬人,非農業人口13.62萬人,轄5個鎮、14個鄉(其中9個民族鄉),220個行政村、25個社區(居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枝特區常住總人口495162人,其中:平寨鎮138826人,郎岱鎮28121人,巖腳鎮39730人,木崗鎮16553人,大用鎮18143人,新窯鄉31417人,落別布依族彝族鄉21660人,折溪彝族鄉9448人,牛場苗族彝族鄉15732人,新場鄉25386人,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鄉31646人,墮卻鄉18514人,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鄉10034人,灑志彝族布依族苗族鄉11950人,毛口布依族苗族鄉7587人,龍場鄉29447人,新華鄉19015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14479人,隴腳布依族鄉7474人。
2010年末,六枝特區常住人口49.56萬人。2011年末,六枝特區面積1799.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36萬人,戶籍人口69.59萬人(一說,總人口68.0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1.03萬人,非農業人口14.09萬人),轄5個鎮、14個鄉(其中9個民族鄉),25個居委會、220個行政村。
2015年3月27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59號)批復同意撤銷平寨鎮、郎岱鎮、墮卻鄉、新華鄉、龍場鄉、新窯鄉、灑志彝族布依族苗族鄉、隴腳布依族鄉、折溪彝族鄉、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鄉、毛口布依族苗族鄉,設置新的九龍街道、銀壺街道、塔山街道、郎岱鎮、關寨鎮、牂牁鎮、新華鎮、龍河鎮、新窯鎮、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鄉。調整后,六枝特區轄3個街道、9個鎮、6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九龍街道、銀壺街道、塔山街道、郎岱鎮、巖腳鎮、木崗鎮、大用鎮、關寨鎮、牂牁鎮、新華鎮、龍河鎮、新窯鎮、落別布依族彝族鄉、牛場苗族彝族鄉、新場鄉、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鄉、梭嘎苗族彝族回族鄉、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鄉。特區政府駐九龍街道團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