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為宋國地。秦屬泗水郡。西漢改為沛郡,東漢為沛國。唐元和四年(809)割徐州之符離、蘄縣及泗州之虹縣置宿州,治設埇橋,宿州之名始此。據《史記》:“殤公秋立,封孫文子林父于宿。”據《元和郡縣志》:宿州“取古宿國為名”。1912年廢州為宿縣。
1949年4月設宿縣專區,屬皖北行署區。宿縣專署駐宿縣,轄宿城市及宿縣、靈璧、泗縣、泗洪(由泗縣析置,駐青陽)、五河、懷遠、碭山、蕭縣(駐龍城鎮)、永城等9縣。1950年由宿縣析置濉溪縣,駐濉溪口。宿縣專區轄1市、10縣。
1952年宿縣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宿縣專署駐宿城市。將碭山、蕭縣2縣劃歸江蘇省,永城縣劃歸河南省。1953年撤銷宿城市,并入宿縣。1955年蕭縣、碭山2縣由江蘇省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將泗洪縣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1956年撤銷宿縣專區,將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濉溪、蕭縣、碭山等8縣劃歸蚌埠專區。
1961年復設宿縣專區,專署駐宿縣。原蚌埠專區所屬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濉溪、蕭縣、碭山等8縣劃入宿縣專區。1964年以宿縣、靈璧、五河、懷遠4縣各一部分地區設立固鎮縣(駐固鎮)。
1970年宿縣專區改稱宿縣地區,地區駐宿縣。轄宿縣、碭山、蕭縣(駐龍城鎮)、靈璧(駐靈城鎮)、泗縣、五河、固鎮、懷遠、濉溪等9縣。1977年將濉溪縣劃歸淮北市領導。1979年設立宿州市,屬宿縣地區領導。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準同意將宿縣地區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劃歸蚌埠市。宿縣地區1997年,面積9795平方千米,人口532.8萬,轄宿州市和碭山、蕭縣、靈璧、泗縣4縣。行署駐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國務院批準:(1)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埇橋區。(2)宿州市設立埇橋區,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埇橋區的行政區域。(3)宿州市轄原宿縣地區的碭山縣、蕭縣、泗縣、靈壁縣和新設的埇橋區。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宿州市總人口5516423人;埇橋區1601181人,碭山縣862356人,蕭縣1196377人,靈壁縣1051325人,泗縣805184人。
2004年底,全市共有11個街道、72個鎮、27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