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地區轄縣。位于省境中部,地區東部。面積998.8平方千米,人口31.5萬,有漢、布依、苗等民族,以漢族為多。轄6鎮2鄉2個民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距安順市區40千米。(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鎮 縣政府駐地。1928年建安平鎮,1955年更名城關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66.9平方千米,人口3.4萬。貴(陽)黃(果樹)公路、滇黔公路、貴昆鐵路橫穿全境。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4個居委會和信泉、城南、中山、順城、塔山、城垣、廖家灣、城北、八角、頭鋪、五里、謝華、堯南、陶關、馬田、大硐、貓壩、朝田、蒙壩、大關、小關21個行政村。有珍珠泉、信泉和清代建鐘鼓樓等名勝古跡。
夏云鎮 1954年建上云、下云2鄉,1956年合并建夏云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124.7平方千米,人口3.7萬。貴(陽)昆(果樹)鐵路、貴黃高等級公路、滇黔公路橫穿鎮境。轄毛栗、黃龍、葉平、界首、橋上、馬武、阿腰、茶場、小山、水塘、老雞、老島、金銀、江西14個行政村。
天龍鎮 1928年建天龍鎮。位于縣境西南部,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1.9萬。貴昆鐵路、貴黃公路、滇黔公路橫穿全境。轄天龍、山背后、水硐、打磨、雙硐、蘆車壩、新華、雷家硐、高院、竹林、二官11個行政村。名勝有天臺山。
高峰鎮 1956年為高峰區,1984年建活龍、樂歌2民族鄉,1991年樂歌苗族布依族鄉和活龍布依族苗族鄉合并建高峰鎮。位于縣境中部,羊昌河、麻線河經境流入紅楓湖。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3.0萬。貴昆鐵路、滇黔公路過境。轄堯上、活龍、栗木、毛昌、麻郎、橋頭、巖孔、巖腳、狗場、普馬、老胖、白巖、王家院、黃貓、龍寶、灣子頭、石甲、湖壩坎、大樂歌19個行政村。
白云鎮 1951年為槎白鄉,1984年建槎白、平林、肖家、路塘4鄉,1992年合并建白云鎮。位于縣境西南部,槎白河、邢江河在境內交匯。面積86.1平方千米,人口3萬。有公路直達縣城。轄金梯、新場、大寨、白云、馬硐、車頭、王下、郝下、林下、平莊、元河、肖家、金坪、汪井、花柱、高寨、茂柏、洋西、芒種、浪塘、邢江、小河22個行政村。有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飛虎山古人類文化遺址和平莊、肖家、大寨漢墓群。
馬場鎮 1952年建馬場鄉,1984年改置馬場鎮,1991年將原馬路、大壩、林卡3民族鄉并入。位于縣境東部,馬場河流貫鎮境注入紅楓湖。面積195.51平方千米,人口3.9萬。貴昆鐵路、滇黔公路橫穿鎮境。轄馬場居委會和馬場、劉家、三臺、場邊、濫壩、凱灑、松林、洋塘、馬安、栗木、加禾、平寨、川心、新村、普貢、馬路、新院、楓林、四村、魚鴉、凱掌、新寨、林卡、平陽、沙壩、龍山、佳林、甘河28個行政村。
齊伯鄉 1952年建齊伯鄉。位于縣境北部,面積80.7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齊伯、水江、跑馬、下寨、來吉、王家寨、來路、石板、堯上、木威、格支、舊院、桃花、浪煙、野毛、關口、下壩17個行政村。礦藏有鋁礬土、硫磺、石英石、煤、硫鐵等。有320千瓦和110千瓦水電站2個。下壩村棺材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平鄉 1958年建樂平鄉。位于縣境西部,面積121.7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王寨、中寨、小屯、大屯、塘約、大堯、谷忙、山架、老聾、樂平、大坡、鳳凰、補隴、黃花、高原、青峰、小寨、本固、慶口、架布、來考、下院、巖上、斯拉河、掛多、熬硝、華塔27個行政村。
十字回族苗族鄉 1953年為十字鄉,1984年改十字回族苗族鄉。位于縣境中東部,距縣城7千米。面積109.9平方千米,人口3.0萬,轄十字、云盤、青山、和平、四甲、九甲、麥翁、龍昌、老云、馬場、前所、擺勞、沙戈、五一、半坡、竹山、中寨、大院、羅院、大坪、大壩21個行政村。
羊昌布依族苗族鄉 1953年建上安、昌河、蒙古3鄉,1991年合并建羊昌布依族苗族鄉。位于縣境南部,面積75.8平方千米,人口1.8萬。有公路直達縣城。轄下武、穿石、黃土橋、新基堡、上安、大城、云頭山、昌河、蝦蟆、蒙古、本寨11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