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置芷江縣,芷江所經,“兩岸多生杜蘅白芷,故名。”一說因芷水為名。西漢置無陽縣。三國吳改置舞陽縣,唐先天二年(713年)置潭陽縣。元屬沅州路,為路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辰州府。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芷江縣,1914—1922年屬辰沅道,為道治,1937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會同專區(后改芷江專區),專員公置與縣同治,1952年屬黔陽專區。1968年屬黔陽地區,1981年屬懷化地區。1986年9月2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6]124號),撤銷芷江縣,設立芷江侗族自治縣(縣級),以原芷江縣的行政區域為芷江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1996年,芷江縣面積2099平方千米,人口約33.9萬人,其中侗族人口占48.4%。轄4個鎮、25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芷江鎮、新店坪鎮、碧涌鎮、羅舊鎮、公坪土家族鄉、艾頭坪鄉、水寬鄉、巖橋鄉、麻纓塘鄉、木葉溪鄉、五郎溪鄉、土橋鄉、楊公廟鄉、大洪山侗族鄉、上坪鄉、大樹坳鄉、冷水溪鄉、羅巖鄉、曉坪鄉、洞下場鄉、梨溪口侗族鄉、禾梨坳鄉、垅坪鄉、楠木坪鄉、竹坪鋪鄉、板山鄉、牛牯坪鄉、羅卜田鄉、大垅鄉。縣政府駐芷江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芷江侗族自治縣總人口334229人,其中:芷江鎮32910人,羅舊鎮15542人,新店坪鎮17933人,碧涌鎮13660人,公坪鎮8319人,牛牯坪鄉6545人,艾頭坪鄉7954人,巖橋鄉20297人,水寬鄉10313人,垅坪鄉26049人,木葉溪鄉7496人,五郎溪鄉4074人,麻纓塘鄉14464人,竹坪鋪鄉10265人,土橋鄉16363人,楊公廟鄉8771人,大樹坳鄉8992人,上坪鄉10805人,大洪山鄉5259人,梨溪口鄉10534人,洞下場鄉8842人,大垅鄉5652人,板山鄉4252人,羅巖鄉5116人,禾梨坳鄉9536人,冷水溪鄉11808人,楠木坪鄉13718人,曉坪鄉10260人,羅卜田鄉8500人。
2004年,芷江侗族自治縣轄5個鎮、23個鄉:芷江鎮、羅舊鎮、新店坪鎮、碧涌鎮、公坪鎮、牛牯坪鄉、艾頭坪鄉、巖橋鄉、水寬鄉、木葉溪鄉、五郎溪鄉、麻纓塘鄉、竹坪鋪鄉、土橋鄉、上坪鄉、大樹坳鄉、大洪山鄉、楊公廟鄉、梨溪口鄉、洞下場鄉、羅巖鄉、板山鄉、大龍鄉、禾梨坳鄉、冷水溪鄉、楠木坪鄉、曉坪鄉、蘿卜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