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賓西鎮位于賓縣西部,蜚克圖河東岸,距縣城27千米。轄6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轄區南北長,東西短。南部多山、丘陵,北部多平原。大團山海拔289.7米。猞猁河、G1011哈同高速公路、221國道過境。
【沿革】舊名“蜚克圖”,是滿語草木叢密,含狼窩之意。元朝為東路鹿魯吉站,明設蜚克圖衛,清設蜚克圖站。1935年為蜚克圖保。1940年改為蜚克圖村。1946年1月改稱蜚克圖區。1948年與居仁區合并為賓西區。1949年2月改稱第二區。1956年3月改為西川鄉。1958年3月,賓川、向陽、常勝3鄉合并為賓西鄉,同年改公社。1960年1月與阿城縣蜚克圖公社合并為賓西鎮。1961年4月原蜚克圖部分劃歸回阿城縣后,復為公社。1983年10月改賓西鎮。1985年末,東鄰居仁、英杰,南、西與阿城接壤,北靠永和,面積204.1平方千米,共6734戶、3.2萬人,漢族占95%以上,駐賓西街,轄12個村,109個自然屯。1996年,面積204.1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草甸、常青、常勝、瑞豐、四合、新福、西川、北安、朝陽、向陽、新德、裕民12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32800人。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30125102:
~001 121第一居委會
~002 121第二居委會
~003 121第三居委會
~004 121第四居委會
~005 121第五居委會
~006 121第六居委會
~200 121西川村
~201 220瑞豐村
~202 220長青村
~203 220朝陽村
~204 220新福村
~205 220裕民村
【1985年村屯一覽】草甸村(趙疙瘩溝、草甸子屯、小老營屯、猴石屯、王八脖子屯、松樹屯、板房屯、火楠予溝屯),常青村(關家屯(三道衡)、曲家圍子、城墻砬子、黑山頭、孫家窯、下窯屯、孟家圍子、廖家屯),常勝村(董家圍子、安國屯、傅家屯、進山屯、靠山屯(王寶林屯)、小端豐屯(上下溝)、南興屯、中興屯、三合屯、楊家圍子),瑞豐村(夾林子、利國屯、小車紅屯、腰宋屯、于家屯、周家屯、杏樹園子(關家屯)、賀家屯、馮家屯),四合村(李智屯、許家屯、白家屯、吳家屯、趙家屯、汪家屯),新福村(楊家油坊、于家溝、馬家粉坊、翟家崗、花楊屯、大楊樹屯、洪家屯、郝家屯、秦家屯、李秀屯),西川村(邢家屯、徐家屯、姜家屯、馬家屯),北安村(地局子、周家屯、紀家屯、火燒屯、蓋家溝屯、楊玉堂屯、張景春屯),朝陽村(王鄉約屯、范家屯、宿家屯、趙家屯、王家油坊屯、王家窯屯、鳳凰山屯、陳機房屯、李華真屯、吳萬忠屯),向陽村(王家店、火燒楊、同樂屯(草甸子)、哈達王屯、蘇永寬屯、吳殿真屯、李家粉坊、崔家屯、寧家屯、李發屯、鄭家屯),新德村(戴家屯、馬家方屯、叢家屯、陸家屯、黃家屯、倪家屯、郝家屯、許家屯、溫家屯、邢家屯、王銀屯),裕民村(后董家屯,前董家屯、王明山屯、高明和屯、李寶山屯、李銀屯、李德屯、李悅屯、樺樹廟子屯、劉殿龍屯、董全屯、村基地、賓西敬老院、毛家屯、小太平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