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區由原東城區、金牛區的部分地區組成,因在歷史上分屬成都縣和華陽縣而得名。成華區地域在歷史上分屬原成都縣、華陽縣,也分屬過成都市金牛區和東城區。199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成華區,于1991年1月1日起正式對外辦公,以成都、華陽兩地名的第一個字而定名為成華區。
1996年,成華區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47.2萬人。轄9街道4鄉。區政府駐一環路東三段。
2000年,成華區轄12個街道(望平、猛追灣、新鴻路、雙林路、雙橋子、建設路、府青路、二仙橋、跳蹬河、萬年場、桃蹊路、站北路)、4個鄉(保和、青龍、圣燈、龍潭)。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成華區常住總人口733274人,其中:望平街街道35696人,猛追灣街道37446人,雙林街道39801人,雙橋子街道40393人,建設路街道76866人,府青路街道66469人,二仙橋街道54361人,跳蹬河街道57443人,新鴻路街道19193人,站北路街道30825人,萬年場街道28357人,桃蹊路街道21489人,圣燈鄉30390人,保和鄉47212人,青龍鄉99696人,龍潭鄉47637人。
2004年5月27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15號)批復同意成華區撤銷圣燈鄉、保和鄉、青龍鄉、龍潭鄉建制,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2004年,成華區總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392人/平方千米。轄雙橋子、猛追灣、跳蹬河、建設路、府青路、二仙橋、保和、龍潭、青龍、新鴻路、圣燈、萬年場、桃蹊路、雙水碾14個街道,共有83個社區、19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成華區常住總人口938785人,其中:猛追灣街道70107人,雙橋子街道77541人,建設路街道63956人,府青路街道44834人,二仙橋街道57872人,跳蹬河街道37738人,新鴻路街道61668人,雙水碾街道60352人,萬年場街道76467人,桃蹊路街道89107人,圣燈街道16600人,保和街道50286人,青龍街道164479人,龍潭街道67778人。
2014年12月31日,成都市政府(成府函[2014]136號)批復同意成華區設置白蓮池街道,調整青龍街道管轄范圍;撤銷新鴻路街道,整體劃入雙橋子街道管轄。調整后:白蓮池街道管轄范圍面積約13.21平方公里,東以原青龍街道與龍潭街道、新都區邊界線為界,西以成華區與金牛區邊界線為界,南以成華區域內的北三環路三段、四段北側路沿石為界,北以成華區與金牛區、新都區邊界線為界,駐地為熊貓大道1248號;青龍街道管轄范圍面積約8.80平方公里,東以原青龍街道與圣燈、龍潭街道邊界線為界,西以昭覺寺南路東側路沿石為界,南以原青龍街道與府青路、二仙橋街道邊界線為界,北以北三環路四段北側路沿石為界,駐地為致強路266號;雙橋子街道管轄范圍面積約為3.17平方公里,東以二環路東二段、三段東側路沿石為界,西以一環路東二段、三段東側路沿石為界,南以蜀都大道水碾河路段北側路沿石為界,北以建設南一路、南二路、南三路北側路沿石為界,駐地為雙林中橫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