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境內最早的縣建制是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析建安縣東部地置將樂縣,西部地置綏安縣,屬建安郡。晉義熙元年(405)改綏安縣為綏城縣。并于延平縣南鄉沙源地置沙村縣。隋開皇十三年(593)綏城、將樂并入邵武縣(隸江西撫州)。唐武德四年(621)恢復沙村縣建制改稱沙縣(屬建州);八年(625)從邵武縣析出復置將樂、綏城縣(隸建州);貞觀三年(629)2縣俱廢;垂拱四年(688)復從邵武、建安析出原綏城、將樂縣地,重置將樂縣;開元十三年(725)置黃連縣(屬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屬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縣(屬福州);天寶元年(742)黃連縣改名寧化縣(屬臨汀郡);元和三年(808)將樂縣并入邵武、建安縣,五年(81O)再恢復(屬建州)。五代南唐中興元年(958)置歸化縣。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寧縣(均屬建州);元佑年(1086)歸化縣改名泰寧縣。
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縣、尤溪縣地置永安縣(隸延平府);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縣、將樂、寧化縣地置歸化縣(隸汀州);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縣地置大田縣(隸延平府)。清末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別屬延建邵、汀漳龍、興泉永道。民國元年(1912)廢府,將樂、沙縣、尤溪、永安、泰寧、建寧縣屬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寧化、清流、歸化縣屬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縣屬南路道(1914年改廈門道)。1925年廢道,各縣直屬福建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建寧、泰寧、清流、歸化為中央蘇區縣。1934年設行政督察區時,沙縣、尤溪縣屬三區,大田縣屬四區,寧化、清流、明溪、永安縣屬八區,將樂、建寧、泰寧縣屬九區。抗日戰爭時期(1938—1945)福建省省會內遷永安。1946年設九區(駐永安,轄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寧洋、清流、明溪7縣)。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縣相繼解放。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改南平專區),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寧化、大田、寧洋、德化8縣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改永安專區,10月德化縣劃屬晉江專區)。1956年3月撤銷永安專區,7月三元、明溪縣合并稱三明縣,隸屬南平專區,大田縣劃歸晉江專區,永安、清流、寧化、寧洋縣劃歸龍巖專區(同年撤寧洋縣,部分地劃歸永安縣)。1959年2月撤銷清流、寧化縣,設清寧縣,成立省轄三明市。1961年撤銷清寧縣,恢復清流、寧化縣與永安同劃歸三明市。
1963年三明市改縣級市,原明溪縣屬地析出恢復三明縣,設三明專區,轄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寧化、大田5縣。1964年三明縣恢復為明溪縣。1970年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劃歸三明專區,同年12月三明專區改名三明地區。1983年撤銷三明地區,三明市復為省轄地級市,市區設三元區、梅列區。1984年永安撤縣建市(縣級)。
1992年,全市共有12個街道、40個鎮、100個鄉。2000年,全市共有13個街道、59個鎮、81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三明市常住總人口25740751人,其中:梅列區156874人,三元區180231人,明溪縣109102人,清流縣135669人,寧化縣298434人,大田縣331019人,尤溪縣392759人,沙縣228548人,將樂縣158491人,泰寧縣114187人,建寧縣133918人,永安市334852人。
2000年轄2區1市9縣,13街道60鎮78鄉2民族鄉。2002年轄2區1市9縣,11街道60鎮76鄉2民族鄉。200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67.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5.04萬人。轄2區1市9縣13街道辦事處58鎮75鄉2民族鄉。其中市轄區戶籍人口28.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02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三明市常住總人口2503388人,其中:梅列區176539人,三元區198958人,明溪縣102667人,清流縣136248人,寧化縣272443人,大田縣311631人,尤溪縣352067人,沙縣226669人,將樂縣148867人,泰寧縣110278人,建寧縣119979人,永安市3470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