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區轄縣。位于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205千米。面積33700平方千米,人口8.1萬,有哈薩克、漢、回、蒙古等民族,其中哈薩克族占67.5%,轄2鎮6鄉,駐有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可可托海稀有礦、喀拉通克銅礦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182團煤礦、阿山林業局富蘊林場。縣政府駐庫額爾齊斯鎮。北距烏魯木齊市480千米。
庫額爾齊斯鎮 縣政府駐地。額爾齊斯河從城區南端流過。1958年前原為當地牧民的一個冬牧點,沿河兩岸只有一個小片打草場,1959年縣政府從可可托海遷入此地,1960年組建城鎮公社,1984年設庫額爾齊斯鎮。面積7平方千米,人口1.3萬,其中漢族占62.6%,轄以序命名的4個居委會。
可可托海鎮 可可托海系哈薩克語譯音,意為“綠色的叢林”。鎮的設立與發展始終以礦產開發為依托。1938年時有蘇聯專家開始組織小規模開采,1951年由中蘇聯合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礦管處在此采礦,1956年由中國自營,在此成立可可托海礦務局。1956年設立可可托海鎮。位于縣城北,淺山區,距縣城50千米。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1.1萬,其中漢族占47.2%。冬寒夏涼,素有“中國寒極”之稱,年均氣溫-1.9℃,極端最低氣溫-51.5℃。額爾齊斯河流經。為全國最大的稀有金屬露天礦,其中鈹、鋰、鈮儲量居全國之冠。
吐爾洪鄉 1959年成立吐爾洪公社,1966年為一牧場,1984年設吐爾洪鄉。位于縣城東24千米。面積1.5萬平方千米,人口1.5萬,其中哈薩克族占90.3%,轄闊孜克、達爾肯、克格爾拜、喀拉奧依、塔斯托別、康闊勒特克、托普鐵熱克、吐爾洪、拜依格托別、闊克鐵熱克、庫熱克特、塔拉特、恰庫爾特東、恰庫爾特南、塔斯莫依納克、克孜勒塔斯、喀拉吉拉、闊協薩依、烏亞拜、闊斯阿熱勒20個行政村。
喀拉通克鄉 1959年成立高潮公社,1978年改稱喀拉通克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20千米。面積7000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哈薩克族占84.5%,轄薩爾托海、闊克布克特、加勒帕克、小煤礦、奧爾塔阿爾格勒臺、塔斯塔克、闊克塔勒、克孜勒庫都克、阿拉布喀、白楊溝、阿克加爾、喀拉吉格特12個行政村。
庫爾特鄉 1958年建立幸福公社,1978年改稱庫爾特公社,1985年改鄉。位于縣城西36千米。面積8000平方千米,人口1萬,其中哈薩克族占88.4%,轄塔本別勒切爾、阿什勒、庫爾特、喀拉巴喀依、蘇普特、達拉阿吾孜、薩熱巴斯、也爾特斯、溫度爾喀拉、布拉特、朔克爾德、吉拉特12個行政村。
杜熱鄉 1958年建杜熱公社,后改稱永紅公社,1984年設杜熱鄉。位于縣城西南120千米。面積1.4萬平方千米,人口1.2萬,其中哈薩克族占96%,轄大壩、克孜勒烏英克、烏亞勒鐵熱克、杜熱、阿亞克布鐵吾、牧家園、胡吉爾特、鐵斯甫阿坎、烏扎合特、闊克布拉克10個行政村。
喀拉布勒根鄉 1958年建立公私合營第二牧場,1978年改稱喀拉布勒根牧場,1984年設喀拉布根鄉。位于縣城西南96千米。面積7000平方千米,人口0.5萬,其中哈薩克族占71.2%,轄加朗阿什加爾、正格勒托別、喀拉塔斯、克孜勒庫木、喀拉蘇、薩爾喀仁、喀拉卓勒、唐巴勒、闊克鐵熱克、巴拉額爾齊斯、吉別特11個行政村。古跡有唐巴勒塔斯巖畫,為研究哈薩克族文化史的重要文化遺跡之一。
鐵買克鄉 1959年成立紅旗公社,1978年改稱鐵買克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北50千米。面積3000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漢族占45.1%,哈薩克族占45.7%,轄鐵買克、喀拉薩木爾生、喀依爾特、塔布塔依、鐵力吾拜克孜勒、都孜拜、薩爾鐵熱克7個行政村。
(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