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因水得名。突厥語,因水源來自冰山溶雪而得名,意為冰山雪水。維吾爾語直譯為白水,即清水之意。今阿克蘇地區,乃古代龜茲國(今庫車)、姑墨國(今阿克蘇)、溫宿國(今烏什)、尉頭國(今阿合奇)地。秦朝屬西域城廓諸國。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西域設置都護府,治所烏壘城(今輪臺縣策大雅),龜茲、姑墨、溫宿、尉頭諸國統轄于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后遷到它乾城(今庫車牙哈鄉),后又遷到延城。
唐朝稱隴右道西部。公元647年設龜茲都督府。次年唐遷安西都護府于龜茲,同時將焉耆、龜茲、于闐、疏勒四鎮隸屬于安西都護府,史稱“安西四鎮”。北宋時龜茲等屬高昌回鶻王國。明朝時,現阿克蘇地區屬蒙古朵豁刺惕部。清平定準噶爾叛亂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設伊犁將軍,在南疆分設阿克蘇、烏什、庫車等辦事大臣,總屬喀什參贊大臣--伊犁將軍。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設阿克蘇道,轄溫宿直隸州、庫車直隸廳、烏什直隸廳和焉耆府,拜城與賽里木合并成立拜城縣。
1884年始建今阿克蘇城,次年,鎮道官遷至阿克蘇。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溫宿直隸州升為府,由巡檢改設溫宿縣,庫車直隸廳改設直隸州,分設沙雅縣,烏什直隸廳改設直隸州。1913年,溫宿府改設阿克蘇縣,庫車直隸州改設庫車縣,烏什直隸州改設烏什縣,1915年且末縣劃歸阿克蘇道管轄。1919年設柯坪縣佐。1930年從阿克蘇縣析出成立阿瓦提縣,正式成立柯坪縣,從庫車縣析出成立托克蘇縣。1941年改為新和縣。
1950年成立阿克蘇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阿克蘇區專員公署。1978年成立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8月將阿克蘇縣改為阿克蘇市。
1996年,阿克蘇地區面積13.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85.7萬人,有維吾爾、漢、回、柯爾克孜等37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76%。行政公署駐阿克蘇市。轄阿克蘇市和庫車、沙雅、新和、拜城、溫宿、烏什、柯坪、阿瓦提8縣。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阿克蘇地區常住總人口2141745人。其中:阿克蘇市561822人、溫宿縣219219人、庫車縣388593人、沙雅縣202992人、新和縣139806人、拜城縣203665人、烏什縣177410人、阿瓦提縣209654人、柯坪縣38584人。
2003年,阿克蘇地區總面積128097.39平方千米,總人口2193375人。轄1市8縣,即:阿克蘇市、溫宿縣、庫車縣、沙雅縣、新和縣、拜城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柯坪縣。地區行政公署駐阿克蘇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及所屬阿拉爾市和16個團場分布在地區境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阿克蘇地區常住總人口2370809人,其中:阿克蘇市535657人,溫宿縣233933人,庫車縣462588人,沙雅縣257502人,新和縣172064人,拜城縣229252人,烏什縣197990人,阿瓦提縣237562人,柯坪縣44261人。
2013年1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阿克蘇市、阿瓦提縣、柯坪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及設立金銀川鎮的批復》(新政函[2013]17號):同意將阿克蘇市802.733平方公里、阿瓦提縣474.208平方公里、柯坪縣61.798平方公里區域(共1338.739平方公里)劃歸阿拉爾市管轄,設立金銀川鎮,鎮政府駐一師一團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