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陽平關鎮位于寧強縣中部,北瀕嘉陵江。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陽平關街東南距縣城24.3千米;大長溝村東南距縣城23.4千米,雙河寺東南距縣城18.3千米,竹壩河東南距縣城24.6千米,唐家壩東南距縣城27.3千米。平黃山海拔1664米,松尖子海拔1584.4米,范家山海拔1338.4米,雞公山海拔1025.6米。主要河道有嘉陵江、三道河、雙河、玉帶河、竹壩河。寶成、陽安鐵路在此接軌,烈(金壩)陽(平關)、陽(平關)廣(坪)公路在境內交會。景點有龍門洞風景區。
【沿革】漢稱陽安關,北宋始改陽平關。唐宋時三泉縣、大安軍治今擂鼓臺村。1950年設陽平關鄉(1955年改鎮)和雙河、大竹壩等鄉。1959年改為陽平關公社,下設陽平關、雙河、大竹壩等管理區。1961年分成陽平關、雙河、大竹壩等公社,1984年改陽平關鎮和雙河、竹壩河等鄉。
1992年末,陽平關鎮地標北緯32°57~59′/東經106°0′-04′,面積9.64平方千米,人口7312人,鎮政府駐陽平關街,轄陽平關(原三聯大隊)、小魚山2村和陽平關街、火車東站、西站3個居委會;大長溝鄉地標北緯32°55′-33°00′/東經105°58′-106°12′,陽平關鎮環包其中,面積88.69平方千米,人口12000人,其中回族300余人,鄉政府駐堆子上,轄回民溝(原互助大隊)、清河、木瓜樹(原榮光大隊)、小長溝(原奮斗大隊)、張家河(原河心大隊)、石罐子(原團結大隊)、大長溝(原五五大隊)、三道河(原四新大隊)、子龍(原紅衛大隊)、滴水寺(原迎春大隊)、薛家坪(原三坪大隊)11村;雙河鄉地標北緯32°49′-56′/東經106°01′-08′,面積80.71平方千米,人口5328人,鄉政府駐雙河寺,轄東溝、西溝、曹家壩、酒房壩(原紅星大隊)、燈草壩、小寨子、鐘槽、白楊溝8村;竹壩河鄉地標北緯32°49′-55′/東經105°57′-106°02′,面積44.18平方千米,人口3469人,鄉政府駐竹壩河,轄二郎山(原同心大隊)、竹壩河(原農科站大隊)、金龍觀(原金龍大隊)、梨樹坪(原青春大隊)、核桃壩(原黎明大隊)5村;唐渡鄉(原群英公社)地標北緯32°54′-58′/東經105°57′-106°03′,面積43.87平方千米,人口6205人,鄉政府駐唐家壩,轄擂鼓臺(原嘉陵大隊)、車家山(原新豐大隊)、姜家嘴(原清明大隊)、小楚壩(原五星大隊)、龍門溝(原山峰大隊)、侯家溝(原芬新)6村。
1996年,撤銷大長溝鄉、唐渡鄉,并入陽平關鎮,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陽平關、小魚山、回民溝、清河、木瓜樹、小長溝、張家河、石罐子、大長溝、三道河、子龍、滴水寺、薛家坪、擂鼓臺、車家山、賴馬溝、小楚壩、龍門溝、侯家溝、陽平關、街居委會、東站、西站22個村(居)委會;雙河鄉面積77.8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東溝、西溝、曹家壩、酒房壩、燈草壩、小寨子、鐘槽、白楊溝8個行政村;竹壩河鄉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三郎山、竹壩河、金龍觀、梨樹坪、核桃壩5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雙河鄉、竹壩河鄉,并入陽平關鎮。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10726104
~003 121陽平關社區
~200 220小楚壩村
~202 220賴馬溝村
~203 220擂鼓臺村
~205 220候家溝村
~206 122回民溝村
~207 121陽平關村
~208 122小魚山村
~209 122清河村
~213 122滴水寺村
~214 220張家河村
~216 220石罐子村
~217 220大長溝村
~219 220鐘曹村
~220 220小寨子村
~221 220酒房壩村
~222 220白羊溝村
~223 220曹家壩村
~226 220二郎山村
~227 220核桃壩村
~228 220金龍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