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邵陽市大祥區(qū)轄鄉(xiāng)。位于區(qū)境東部,東經(jīng)111°31′36″-111°35′38″,北緯27°9′42″-27°12′15″。東與邵東縣魏家橋鎮(zhèn)接壤,南和蔡鍔鄉(xiāng)毗鄰,西南、西連接檀江鄉(xiāng),西北、北瀕臨邵水與雙清區(qū)云水鄉(xiāng)、渡頭橋鎮(zhèn)相望。地處邵水中下游南岸,沿岸平坦。境內(nèi)地形起伏,屬丘陵地帶。東南高,主要有彩山巖、楊梅山等;西北、北及中間地帶低,多田垅。最高云陽山,海拔386米;最低李家山村爛碼頭,海拔242米。
轄區(qū)東西直線距離6.8千米,南北直線距離5.4千米,總面積28.66平方千米。2011年末,總?cè)丝?.4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38.6人;其中漢族2.36萬人,回族418人。轄龍頭、橋頭、召伯、立新、白鶴、蔡家、山塘、金橋、板橋、邵水、李家山、橫沖、泥灣、煙塘、云安、周家坳、遠景17個行政村,下設(shè)332個村民小組。鄉(xiāng)政府駐蔡家村,距大祥城區(qū)12千米。
【沿革】因境內(nèi)有板橋灣而得名。自古為衡寶要道,俗稱小東路。1948年屬邵陽縣永安鄉(xiāng)和親睦鄉(xiāng)。1949年10月屬第一區(qū)。1950年3月設(shè)立渡頭橋鄉(xiāng)(轄彩塘、田家邊、渡頭、汪家、召伯等村及今雙清區(qū)境內(nèi)渡頭橋鎮(zhèn))、李家山鄉(xiāng)(轄蔡家坪、鳥山、新民、馬安廟、釀水、馬家、范家沖、楓樹、山塘、金橋、煙塘、云安等村)。1952年2月設(shè)燕群、釀水、云安、板橋、蔡家、彩塘、召伯等鄉(xiāng),屬邵東縣第三區(qū)。1956年6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召伯、燕群、云安、蔡家鄉(xiāng)合并于板橋鄉(xiāng),轄召伯、蔡家、燕子、邵水、云安、板橋6個高級農(nóng)業(yè)合作社。
1958年9月,板橋、蔣河橋鄉(xiāng)劃入邵陽市;10月,板橋和蔣河橋鄉(xiāng)合并成立邵陽市板橋公社,下轄召伯、板橋、邵水、云安、新林、枧桿、排樓、陳橋8個大隊。1961年3月由板橋公社析出蔣河橋公社。1962年11月,板橋公社劃入邵東縣渡頭橋區(qū),轄召伯、橋頭、龍頭、渡頭、幸福、山塘、金橋、板橋、邵水、橫沖、李家山、泥灣、煙塘、云安、馬安、蔡家、遠景17個大隊。1984年6月,公社改鄉(xiāng),大隊改村。1985年3月由邵東縣劃入邵陽市郊區(qū)。1996年,面積28.7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鄉(xiāng)政府駐蔡家,轄龍頭、橋頭、召伯、立新、蔡家、白鶴、金橋、山塘、板橋、邵水、文沖、李家山、泥灣、煙塘、云安、周家坳、遠景17個行政村。1997年8月屬大祥區(qū)。
【郵編】422003【2011年代碼及城鄉(xiāng)分類】430503204:~201 220龍頭村 ~202 220橋頭村 ~203 210召伯村 ~204 220立新村 ~205 220白鶴村 ~206 210蔡家村 ~207 220山塘村 ~208 220金橋村 ~209 220板橋村 ~210 220邵水村 ~211 220橫沖村 ~212 220李家山村 ~213 220泥灣村 ~214 220煙塘村 ~215 220云安村 ~216 220周家坳村 ~217 220遠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