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區名源于森工企業友好林業局名。1953年3月18日,建立林業局,時逢《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簽訂三周年紀念日,為紀念“中蘇友好”,故命名友好森工分局。由此演變為地名。1964年12月21日,省人民委員會批準,設立友好區,隸屬伊春特區。1969年10月13日,將友好區與雙子河區合并為友好區,隸屬伊春市。
1985年,全區總戶數19035戶,總人口76722人(常住人口)。轄21個街道,其中城區有友好、鐵林、鐵興、新街基(紅旗)、雙子河、甘一等6個辦事處;林場有15個辦事處。共82個街道居委會。
1992年末,友好區位于伊春市境西部,東與上甘嶺區接壤,南與烏馬河、伊春、翠巒區毗鄰,西、北與綏棱縣和遜克縣相連。南烏線鐵路通過境內設站。全區總面積2366平方千米。總人口7.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1萬人;滿、蒙古、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4%。轄友好、雙子河、紅旗、鐵林、二十一、鐵興6個街道。區政府和友好林業局駐地友好街,距市區中心18千米。(本段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行政區劃面積2364平方千米,林業施業區面積280 888公頃。轄18個街道,53個居民委。全區總戶數25 455戶,總人口71 097人。(《伊春年鑒·2001年版》)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友好區總人口67648人,其中:友好街道15900人,鐵林街道23745人,雙子河街道15002人,新街基街道7211人,朝陽街道693人,青楊街道380人,廣川街道400人,永青街道165人,松園街道256人,碧云街道517人,友誼街道639人,中心街道724人,三合街道958人,東卡街道200人,雞爪河街道262人,綠源街道163人,嶺峰街道332人,奮斗街道1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