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現未央轄區除小部分隸屬陜西省西安市外,大部分歸陜西省長安縣管轄,設有渭濱等區公署。1954年9月,為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經政務院批準,將陜西省長安縣所轄的第七區和第八區所轄的3個鄉劃歸西安市管轄,組建成西安市草灘區,機關駐地在東揚善村(后遷到張家堡);1955年1月正式對外辦公。同時,將西安市第八區和第十一區合并組建成西安市未央區。因區內有西漢未央宮遺址得名。
1957年4月20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批準西安市區劃方案,決定撤銷原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同時將原未央區一部分轄域(大白楊、馬旗寨二鄉)與草灘區合并,更名為未央區,人口118923人,駐地在張家堡,從1957年7月1日開始對外辦公。1960年5月20日,經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撤銷新成區的建制,并將新城區部分轄區并入未央區,未央區機關駐地由張家堡遷至尚德路。
1962年4月17日,經陜西省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恢復新城、蓮湖、碑林三個區的建置。未央區與新城區分設后,未央區下轄6個農村人民公社和1個街道人民公社。機關駐地遷回張家堡,同年7月1日對外正式辦公。1965年10月,西安市區劃調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等四個郊區的建制,合并為西安市郊區,駐地在南郊小寨。今未央轄域大部分隸屬西安市郊區管轄。
1980年4月,西安市進行區劃調整,撤銷了西安市郊區建制,恢復雁塔、灞橋和未央區建置。并將原阿房宮公社、新城區的徐家灣街道、蓮湖區的三橋街道劃歸未央區管轄。未央區下轄6個公社和徐家灣、三橋街2個街道。
1990年末,轄境東至灞河,西至漆渠河,南至龍首原北側,西南至西戶鐵路,北至渭河中心線,面積261平方千米,人口327555人,區政府駐龍首北路西段東端,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61個居委會(含家委會)、213個行政村。
1996年,未央區面積252.1平方千米,人口34.8萬人。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二府莊街道、徐家灣街道、張家堡街道、辛家廟街道、草灘鎮、三橋鎮、譚家鄉、大明宮鄉、未央宮鄉、漢城鄉、六村堡鄉。區政府駐龍首北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未央區常住總人口460416人,其中(6個街道、2個鎮、3個鄉):二府莊街道35333人、張家堡街道18269人、辛家廟街道33150人、徐家灣街道42503人、大明宮街道30548人、譚家街道30399人、三橋鎮99796人、草灘鎮27589人、未央宮鄉33644人、六村堡鄉43383人、漢城鄉32690人、市經濟開發區33112人。
?年,撤銷二府莊街道,并入張家堡街道。2001年3月30日,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六村堡鄉,設立六村堡鎮。2002年7月24日,撤銷六村堡鎮,設立六村堡街道。
2002年,未央區總面積262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近20萬人,轄10個街道:張家堡街道、三橋街道、辛家廟街道、徐家灣街道、大明宮街道、譚家街道、草灘街道、六村堡街道、未央宮街道、漢城街道。共有212個行政村、41個社區。區政府駐張家堡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未央區常住總人口806811人,其中:張家堡街道139047人,三橋街道135773人,辛家廟街道50173人,徐家灣街道46447人,大明宮街道70673人,潭家街道62690人,草灘街道86571人,六村堡街道62333人,未央宮街道76364人,漢城街道76740人。2012年末,未央區面積263.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55430人,常住人口81.46萬人。
2013年,設立未央湖街道、建章路街道。2013年末,未央區轄12個街道(其中,三橋街道、建章路街道由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代管),共有114個社區、147個行政村,區政府駐龍首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