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縣面積5.2萬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以漢族為多,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藏族占總?cè)丝诘?.9%,蒙古族占6.9%。轄2個(gè)鎮(zhèn)、7個(gè)鄉(xiāng)。(根據(jù)《政區(qū)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資料)
察汗烏蘇鎮(zhèn) 縣府駐地。位于縣境東部,距省會(huì)西寧市450千米。人口1.3萬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回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藏族占總?cè)丝诘?8.3%,蒙古族占總?cè)丝诘?.3%,回族占總?cè)丝?.5%。面積111.9平方千米。轄東山根、上莊、上西臺(tái)、下西臺(tái)、下灘、上灘東、上淮西、種子站、北園、西星、西河灘上、西河灘中、西河灘下、西沙灘、西建、東莊、中莊、西莊18個(gè)村委會(huì)。1950年沿舊制設(shè)察汗烏蘇鄉(xiāng),1956年改為察汗烏蘇鎮(zhèn),1958年改為察汗烏蘇公社,1978年改為察汗烏蘇鎮(zhèn)。
香日德鎮(zhèn)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60千米。人口0.9萬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回族占23.6%、藏族占10.8%、蒙古族占2.3%。面積291.2平方千米。轄沙珠玉、得勝、查汗毛、上柴開、下柴開、中莊、柴新、上柴源、下柴源、新源、新華、沱海、興勝、永勝14個(gè)村(牧)委會(huì)。民國時(shí)設(shè)香日德局。1950年設(shè)香日德區(qū),1955年設(shè)香日德鄉(xiāng)后仍屬香日德區(qū),1958年改為香日德公社,1984年改為香日德鄉(xiāng),1985年改為香日德鎮(zhèn)。
夏日哈鄉(xiā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17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藏族占56%,還有漢、蒙古、土等民族。面積0.9萬平方千米。轄新樂、河南、河北、查查香卡、果米、沙珠玉、夏塔拉7個(gè)村(牧)委會(huì)。1950年建夏日哈鄉(xiāng),1958年改為夏日哈公社,1984年改為夏日哈鄉(xiāng)。
熱水鄉(xiā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12千米。人口0.3萬人,其中藏族占93%,還有漢、蒙古等民族,面積0.4萬平方千米。轄賽什堂、扎麻日、智尕日3個(gè)牧委會(huì)。1950年建日安鄉(xiāng),1958年、1960年先后改為上游、熱水公社,1984年改為熱水鄉(xiāng)。
溝里鄉(xiā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30千米。人口0.1萬人,其中藏族占99%。面積0.3萬平方千米。轄熱龍、智玉、秀茂3個(gè)牧委會(huì)。1958年建溝里鄉(xiāng),同年改為溝里公社,1984年改為溝里鄉(xiāng)。
香加鄉(xiāng)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70千米。人口0.5萬人,其中蒙古族占53%。面積1.1萬平方千米。轄科學(xué)圖、艾力斯臺(tái)、傲包圖、柯克哈達(dá)、德布生、呼力木圖、柯克沙、托生湖、阿木尼科、孟克臺(tái)、全杰、紅旗、團(tuán)結(jié)、立新、向陽、先鋒、前進(jìn)、紅星、柯爾、幸福20個(gè)村(牧)委會(huì)。1958年建香加鄉(xiāng),同年改為香加公社,1984年改為香加鄉(xiāng)。
巴隆鄉(xiāng) 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府駐地109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蒙古族占64%。面積5705平方千米。轄烏拉斯臺(tái)、諾木洪、哈圖、夏圖、伊克高、布洛格、托托、科目、科爾、河西、清泉、三合、雅哈圖、新隆14個(gè)村(牧)委會(huì)。1956年建巴隆鄉(xiāng),1958年與宗加鄉(xiāng)合并成立巴隆公社,1962年分設(shè)巴隆公社,1984年改為巴隆鄉(xiāng)。
宗加鄉(xiā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60千米。人口0.2萬人,其中蒙古族占94%。面積0.9萬平方千米。轄西西、阿斯林、努爾、南木哈、布拉、沙日、托海、鐵奎、農(nóng)業(yè)9個(gè)村(牧)委會(huì)。1956年建宗加鄉(xiāng),1958年并入巴隆公社,1962年分設(shè)宗加公社,1984年改為宗加鄉(xiāng)。
諾木洪鄉(xiāng) 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210千米。人口0.1萬人,其中蒙古族占48%。面積1.1萬平方千米。轄諾木洪、艾斯里金、烏圖、哈西哇、田格里、路北、路南7個(gè)村(牧)委會(huì)。1956年建太吉乃鄉(xiāng),1958年改為諾木洪公社,1984年改為諾木洪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