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是先作為江河名而見于隋朝,作為縣名則始于唐朝。東漢為涪縣地,置萬安驛。西晉時期設萬安縣于梓潼水尾萬安故城,南朝梁更名潺亭縣,北朝西魏恢復萬安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為羅江縣。此后1000多年,羅江縣管轄范圍都在金山、羅江、湔水一帶。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羅江并入德陽縣。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羅江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羅江縣再次裁撤并入綿州,并移州治于此。嘉慶七年(1802年)又恢復羅江縣。這段時間,羅江縣雖時并時置但全縣疆域都比較明確,東西距58里,南北距60里。
民國時期羅江縣疆域沿襲清代,無甚變動。民國29年(1940年)全縣轄1個鎮14個鄉,即:萬安鎮(今羅江鎮和萬安鄉)、蟠龍鄉、御營鄉、文星鄉、鄢家鄉、新盛鄉、回龍鄉、金山鄉、大井鄉、慧覺鄉、河清鄉、寶林鄉、略坪鄉、白馬關鄉,直至民國38年(1949年)。
1950年至1984年管轄和隸屬關系均有變動,1952年萬安鎮分置萬安鄉,從蟠龍鄉分置通江鄉,從金山鄉分置馬馳鄉和獅子鄉,雖其管轄鄉鎮增多,但范圍不變。1959年,羅江縣并入德陽縣,將所轄的河清、寶林兩個鄉劃給安縣,其余鄉鎮均并入德陽縣。1984年,撤銷德陽縣設立德陽市市中區。
1996年8月3日,國務院(國函[1996]63號)批準同意撤銷德陽市市中區,設立旌陽區和羅江縣。羅江縣轄原市中區的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德安、新盛、慧覺、御營、文星10個鎮,大井、廣福、回龍、白馬關4個鄉,縣政府駐羅江鎮。同年12月10日,羅江縣正式掛牌建縣。
1996年,由羅江鎮析出萬安鄉。全縣面積478.8平方千米,人口約24萬人。轄10鎮5鄉。縣政府駐羅江鎮。
2000年,羅江縣轄14個鎮、1個鄉:羅江鎮、鄢家鎮、金山鎮、略坪鎮、御營鎮、慧覺鎮、文星鎮、新盛鎮、蟠龍鎮、德安鎮、回龍鎮、大井鎮、廣富鎮、白馬關鎮、萬安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羅江縣常住總人口237684人,其中:羅江鎮29606人,鄢家鎮18159人,金山鎮29201人,略坪鎮17851人,御營鎮11858人,慧覺鎮11080人,文星鎮14142人,新盛鎮16617人,蟠龍鎮12260人,德安鎮16599人,回龍鎮14137人,大井鎮9769人,廣富鎮10179人,白馬關鎮12981人,萬安鄉13245人。
2004年,羅江縣轄羅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龍、德安、新盛、慧覺、御營、文星、大井、回龍、廣富、白馬關14個鎮和萬安1個鄉。(161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
2006年4月17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6]14號)批復同意羅江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14個鎮、1個鄉調整為10個鎮。具體批復如下: 一、撤銷萬安鄉和大井、廣富、回龍、德安4個鎮。 二、擴大5個鄉鎮的行政區域。 將原萬安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羅江鎮。羅江鎮政府駐羅江縣城。 將原大井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金山鎮。金山鎮政府駐金山場。 將原廣富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略坪鎮。略坪鎮政府駐略坪場。 將原回龍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鄢家鎮。鄢家鎮政府駐鄢家場。 將原德安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新盛鎮。新盛鎮政府駐新盛場。 三、羅江鎮更名為萬安鎮。文星鎮更名為調元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羅江縣常住總人口212185人,其中:萬安鎮54999人,鄢家鎮25284人,金山鎮33592人,略坪鎮22897人,御營鎮10233人,慧覺鎮8676人,調元鎮10594人,新盛鎮25909人,蟠龍鎮8718人,白馬關鎮112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