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稱壽春、壽陽、壽州。一說據《新唐書》:“鄭、汴,陳、蔡、穎為壽星分”。因系壽星分野,故曰壽縣。一說據“長壽”意命名。
戰國時為壽春邑,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遷都于此。秦置壽春縣。晉武帝時以避鄭后諱改為壽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年)置壽州。明初并壽春、安豐二縣入壽州。1912年改壽縣。
1949年1月17日壽春解放。先后屬六安專區、六安地區、六安市。
1997年,壽縣面積2986平方千米,人口120.9萬,轄18鎮14鄉:壽春鎮、正陽鎮、保義鎮、雙橋鎮、迎河鎮、板橋鎮、堰口鎮、隱賢鎮、石集鎮、眾興鎮、三覺鎮、炎劉鎮、小甸鎮、瓦埠鎮、豐莊鎮、澗溝鎮、劉崗鎮、雙廟集鎮、九龍鄉、建設鄉、張李鄉、開荒鄉、窯口鄉、荊塘鄉、瓦房鄉、廣巖鄉、李山鄉、大順鄉、茶庵鄉、八公山鄉、安豐塘鄉、陶店回族鄉。縣政府駐壽春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112569人,其中(22個鎮、10個鄉):壽春鎮70777人,雙橋鎮49963人,澗溝鎮41937人,豐莊鎮33005人,正陽鎮16161人,迎河鎮58771人,板橋鎮55901人,安豐塘鎮37554人,堰口鎮37850人,保義鎮25904人,隱賢鎮38176人,楊仙鎮33562人,安豐鎮31558人,眾興鎮41483人,茶庵鎮26064人,三覺鎮26844人,炎劉鎮33465人,劉崗鎮37448人,雙廟集鎮27031人,小甸鎮31740人,瓦埠鎮26024人,大順鎮35515人,八公山鄉22173人,九龍鄉37079人,建設鄉37541人,張李鄉42850人,開荒鄉37916人,窯口鄉28498人,陶店回族鄉10804人,瓦房鄉22039人,廣巖鄉23452人,李山鄉25689人,壽西湖農場7795人。
2004年,壽縣將32個鄉鎮撤并為25個鄉鎮(21個鎮、4個鄉),鄉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85.22平方千米擴大到109.08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原來的4.01萬人增加到5.13萬人。撤銷九龍、建設、開荒、楊仙、瓦房、廣巖和李山等7個鄉鎮。將九龍鄉整建制并入壽春鎮,鎮政府駐壽春鎮;將正陽鎮更名為正陽關鎮,建設鄉整建制并入,鎮政府駐新街;將開荒鄉的江黃居委會和蔡崗、廟莊、馬廠、塘拐、江黃、紅橋。許寺、九槐、八溝、半店等11個村委會并入堰口鎮,鎮政府駐堰口鎮;將開荒鄉的大郢、后樓、安東、油坊、橋灣、開荒、董郢、張羅、老莊、朱崗、東樓、謝崗、蘆橋、老套等14個村委會并入保義鎮,鎮政府駐保義集;將楊仙鎮整建制并入安豐鎮,鎮政府駐安豐路;將瓦房鄉整建制并入三覺鎮,鎮政府駐三覺寺;將廣巖鄉整建制并入炎劉鎮,鎮政府駐炎劉廟。保留雙橋等17個鄉鎮。
2007年11月,為確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建設順利進行,經安徽省政府批準,將六安市壽縣劉崗鎮的紅塘、柳塘、四沖3個行政村劃歸合肥市肥西縣。這3個村總面積為17.53平方千米、人口40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