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為蘄縣、鐘離等縣地。南宋寶佑五年(1257)置懷遠軍。據《名勝志》:宋置懷遠軍,取宋理宗趙昀“荊山為城,義在懷遠”一語為軍名。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廢軍,改為懷遠縣。1983年6月為蚌埠市轄縣。
1996年,懷遠縣面積2460平方千米,人口約118.6萬人。轄11個鎮、18個鄉:城關鎮、鮑集鎮、龍亢鎮、常墳鎮、河溜鎮、馬城鎮、魏莊鎮、五岔鎮、萬福鎮、唐集鎮、雙橋集鎮、朱疃鄉、找郢鄉、孝儀鄉、燕集鄉、淝河鄉、梅橋鄉、姚山鄉、褚集鄉、看疃鄉、陳集鄉、高莊鄉、古城鄉、東廟鄉、項橋鄉、徐圩鄉、雙溝鄉、蘭橋鄉、荊芡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懷遠縣常住總人口1234561人,其中:城關鎮70299人,包集鎮39882人,龍亢鎮32105人,河溜鎮47255人,常墳鎮41224人,馬城鎮43485人,雙橋集鎮53928人,魏莊鎮41778人,五岔鎮43347人,萬福鎮47984人,唐集鎮45597人,燕集鄉29269人,淝河鄉35777人,朱疃鄉38659人,找郢鄉49365人,梅橋鄉46649人,姚山鄉48988人,褚集鄉40175人,看疃鄉32580人,陳集鄉35100人,高莊鄉36559人,古城鄉52077人,東廟鄉31690人,項橋鄉26630人,徐圩鄉45660人,雙溝鄉39234人,蘭橋鄉36319人,荊芡鄉47341人,孝儀鄉46166人,龍亢農場9439人。
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國函[2004]4號)批準同意將梅橋鄉劃歸蚌埠市淮上區管轄。調整前,懷遠縣面積246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29萬人(2001年)。
2004年5月,懷遠縣將28個鄉鎮調整為19個鄉鎮(10鎮、9鄉),即撤銷五岔鎮、看疃鄉、高莊鄉、項橋鄉、燕集鄉、雙溝鄉、東廟鄉、姚山鄉、朱疃鄉、孝儀鄉10個鄉鎮,調整城關鎮、鮑集鎮、龍亢鎮、淝河鄉、河溜鎮、荊芡鄉、常墳鎮、唐集鎮、找郢鄉、馬城鎮10個鄉鎮的行政區劃,新設立淝南鄉1個鄉,保留雙橋集鎮、魏莊鎮、萬福鎮、褚集鄉、古城鄉、徐圩鄉、蘭橋鄉、陳集鄉8個鄉鎮。并將685個行政村撤并為365個。
2004年末,懷遠縣轄10個鎮、9個鄉:城關鎮、鮑集鎮、龍亢鎮、河溜鎮、常墳鎮、唐集鎮、馬城鎮、雙橋集鎮、魏莊鎮、萬福鎮、荊芡鄉、找郢鄉、淝河鄉、褚集鄉、古城鄉、徐圩鄉、蘭橋鄉、陳集鄉、淝南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懷遠縣常住總人口1028066人,其中:城關鎮165097人,鮑集鎮60795人,龍亢鎮51998人,河溜鎮51965人,常墳鎮66062人,馬城鎮69723人,雙橋集鎮47389人,魏莊鎮31339人,萬福鎮41766人,唐集鎮63884人,淝南鄉36918人,淝河鄉49909人,褚集鄉37937人,陳集鄉30737人,古城鄉34981人,徐圩鄉35555人,蘭橋鄉31846人,荊芡鄉45300人,找郢鄉61476人,龍亢農場10065人,經濟開發區3324人。
2013年,將懷遠縣管轄的馬城鎮整建制劃歸蚌埠市禹會區管轄(民地字[2013]135號),同時將懷遠縣管轄的城關鎮上洪、下洪、杜郢、涂山、陳郢、韓郢、冷水7個村劃歸禹會區秦集鎮管轄。
2014年,撤銷找郢鄉,設立白蓮坡鎮(民地函[2014]152號)。2015年,撤銷古城鄉,設立古城鎮(皖民地函[2015]142號);撤銷褚集鄉,設立褚集鎮(皖民地函[2015]143號)。至此,全縣轄12個鎮、6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