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遼陽縣志》記載,在明代洪武年間,域內曾有一座文廟,其規模宏大,氣象森嚴,是當時儒家文化傳載的圣地,文圣的名字就由此得來。
戰國燕在此置襄平縣,東晉元興三年(404)建遼東城。遼金時期置遼陽府,清康熙三年(1664)改遼陽州,屬奉天府,1949年設文圣區,1960年改公社,1980年復改文圣區。
1996年,文圣區面積40.3平方千米,人口16.5萬人。轄7個街道:文圣街道、武圣街道、襄平街道、東關街道、南門街道、北門街道、慶陽街道。
1999年,遼寧省政府(遼政[1999]268號)批準:撤銷太子河區太子河鄉,將其所轄的裕民村、國慶村、太子河村、興隆村劃入文圣區(東興街道)。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文圣區總人口171646人,其中:文圣街道27785人,武圣街道16850人,襄平街道23978人,南門街道19655人,東興街道46467人,慶陽街道36911人。
2002年,全區轄6個街道,45個社區、4個行政村,面積37.53平方千米,人口17.51萬人。
2006年末,文圣區位于遼寧省中部,遼陽市城區東部。由老城區和慶陽地區兩個部分組成,總面積46.7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轄6個街道:武圣街道、文圣街道、襄平街道、慶陽街道、南門街道、東興街道。共有32個社區、3個行政村,1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區政府駐文圣街道新運大街165號。
2011年末,將武圣、文圣、襄平、南門、東興(不含河東創業隊)5個街道劃歸白塔區;將燈塔市的羅大臺鎮,太子河區的東京陵鄉,遼陽縣的小屯鎮(耿家屯等6個行政村除外)劃入文圣區。調整后,文圣區面積由46平方千米增至30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