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是由巴林析治而建,因位于巴林右旗以西而命名為林西。清光緒三十四年(1907年)四月在此地開辦巴林墾務,翌年設巴西縣,后改林西縣。1949年5月由熱河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69~1979年曾歸遼寧省轄。
?年,林西縣轄6個鎮、14個鄉:林西鎮、官地鎮、新城子鎮、新林鎮、五十家子鎮、大井鎮、氈鋪鄉、大營子鄉、繁榮鄉、三段鄉、雙井店鄉、下場鄉、板石房子鄉、興隆莊鄉、老房身鄉、十二吐鄉、冬不冷鄉、大川鄉、隆平鄉、統布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林西縣總人口235947人,其中:官地鎮11678人,新城子鎮7518人,新林鎮15070人,五十家子鎮13141人,林西鎮48304人,大井鎮4184人,大營子鄉13502人,繁榮鄉9347人,三段鄉9862人,雙井店鄉6413人,下場鄉8363人,統布鄉14449人,板石房子鄉11998人,氈鋪鄉9097人,興隆莊鄉8712人,老房身鄉10132人,十二吐鄉14005人,大川鄉8232人,冬不冷鄉7843人,隆平鄉4097人。
2000年末,全縣轄7鎮、13鄉,148個行政村。2001年6月,撤并鄉鎮,即撤銷冬不冷鄉、三段鄉、繁榮鄉、氈鋪鄉。區劃調整后,全縣轄7個鎮、9個鄉:官地鎮、新城子鎮、新林鎮、五十家子鎮、林西鎮、大井鎮、統部鎮、大營子鄉、雙井店鄉、下場鄉、板石房子鄉、興隆莊鄉、老房身鄉、十二吐鄉、大川鄉、隆平鄉。2002年全縣總人口23.6萬人。
2006年,林西縣將16個鄉鎮(9鄉、7鎮)調整為8個鄉鎮(7個鎮、l個鄉):撤銷十二吐鄉,并入林西鎮,總面積473平方千米,總人口77273人,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設在原林西鎮政府所在地林西。撤銷興隆莊鄉、老房身鄉,并入五十家子鎮,總面積662平方千米,總人口31372人,轄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設在原五十家子鎮政府所在地五十家子。撤銷雙井店鄉、下場鄉,并入新城子鎮,總面積613平方千米,總人口21038人,轄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設在原下場鄉政府所在地下場。撤銷板石房子鄉,并入統部鎮,總面積551平方千米,總人口25300人,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設在原統部鎮政府所在地統部。撤銷大川鄉、隆平鄉,并入大井鎮,總面積242平方千米,總人口15300人,轄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設在原大井鎮政府所在地上大井。新林鎮、官地鎮、大營子鄉原建制及行政區域管轄范圍不變。林西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轄林西鎮、五十家子鎮、新城子鎮、統部鎮、大井鎮、新林鎮、官地鎮、大營子鄉。
2006年末,全縣總面積3393平方千米。總人口24.4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7萬人;少數民族13798人。轄7鎮1鄉,106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9年末,全縣總面積3933平方千米。總人口24.1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萬人;少數民族14953人。轄7鎮1鄉、1個街道辦事處,101個行政村、8個社區。
2012年?,恢復十二吐鄉。調整后,全縣轄7個鎮、2個鄉:林西街道、林西鎮、新城子鎮、新林鎮、五十家子鎮、官地鎮、大井鎮、統部鎮、大營子鄉、十二吐鄉,以及城北、城南2個街道辦事處籌備處。